论述题

论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提倡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正确答案】

九一八事变后, 民族矛盾日益加深。 中共在民族危亡的关头, 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发表了一系列的抗战宣言, 谴责日本的侵略行径, 揭露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号召全国人民对日作战。
(1) “八一宣言”
1935 年 8 月 1 日,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 即“八一宣言” , 对民族危机的加深, 国内外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估量: 号召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率先发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呼吁。
(2) 瓦窑堡会议
1935 年 12 月 的陕北瓦窑堡政治局会议上, 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指出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和上层) , 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 ,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3) 从“反蒋抗日” 到“逼蒋抗日”
1936 年 5 月 , 毛、 朱发出了国共“停战协议” 和“一致抗日” 的通电, 主动放弃了“反蒋” 口号, 提出“逼蒋抗日” 的方针, 表现出中共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的努力。
(4)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6 年 12 月 12 日, 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张、 杨为了迫使蒋介石改变内战政策, 发动“兵谏” , 扣押了蒋, 史称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共同抗日的条件。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了。 这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 进行全国性抗战创造了必要前提。
(5) 国共合作宣言
1937 年,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了。 日本紧接着发动八一三事变, 大举进攻上海, 这直接威胁到国民政府的统治, 也威胁到美英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 国民政府被迫对日作战。 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朱德任总指挥, 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后来又将南方八省(琼崖地区除外) 的红军游击队编为新四军, 叶挺任军长, 项英任副军长。 9 月 下旬, 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这样,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了。
(6) 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 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实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 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 党领导下的八路军、 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 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进行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十二万五千余次对敌作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 中国共产党成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 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 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 1945 年 8 月 ,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7) “又团结又斗争, 以斗争求团结” 的政策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确保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政治领导权﹔ 坚持放手发动群众, 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 政权, 即在政权人员的分配上, 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 、 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 、 中间分子及其它分子(代表中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大体各占三分之一。 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 争取中间势力, 孤立顽固势力” 的总方针, 执行“又团结又斗争, 以斗争求团结” 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 坚持“有理、 有利、 有节” 的原则, 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 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