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1.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请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转变,评论这段话。
【正确答案】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也就是说,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人们之所以进行教育活动,也就是要引起受教育者身心发生预期的变化,形成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成长为合乎社会需要的人。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
人们的教育目的有共同之处,也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目的,是研究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或在一定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带有某种普遍性的教育目的。这个教育目的可能由某个教育家、思想家或政治家提出并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可能是国家机关制定推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统摄的作用。在国家层面就表现为“教育方针”。建国之后,我国教育方针也随历史发展不断变化。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指出:“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概括地说即“四有、两热爱和两精神”。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到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特点和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的思考和探索。
虽然我国教育目的方针在不同时期表述不完全一致,但总体上统一的。其基本特征有三点:
①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就是落实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②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就强调了我们所培养的人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或社会主义方向的人。
③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个不仅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指出了教育方针也要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这段话既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的反映,也体现我们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