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山区二级公路4.5km的路基路面施工任务。合同段有一段长450m的两车道隧道和一座长20m的简支梁桥。隧道位于软弱围岩地段,桥梁采用重力式U型桥台,整个合同段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在隧道施工方案中有如下要求:(1)在隧道施工期间,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设置“五图一牌”。由专职安全员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隧道施工安全生产全面负责;(2)隧道的钻爆作业,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且持有钻孔操作合格证的专业人员作业;(3)在隧道施工中,坚持“先排水、长开挖、强爆破、早支护、晚衬砌、勤量测”的原则;(4)采用干式凿岩机凿岩。
桥台基础采用明挖基础,开挖深度为2.5m,地下水位位于基底以下,土质为黏性土。为了方便开挖出的土方回填原处,民工队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1m内堆土(堆土高度1.0m),在北边距坑顶边缘2.0~3.0m范围内堆土(堆土高度2.0m)。由于天气炎热,为防止太阳辐射,民工戴草帽在坑内作业。
为了满足施工需要,招聘了一批工人。在进行体检时发现2人患有轻度脂肪肝、2人患有皮肤病、3人患有乙肝、1人患有心脏病、1人患有高血压。
[问题]
问答题
4. 指出隧道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错误,并予以改正。
【正确答案】第(1)条错误。改正:企业法定代表人应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第(2)条错误。改正:在隧道施工中,坚持“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的原则。
第(3)条错误。改正:采用湿式凿岩机凿岩。
【答案解析】
问答题
5. 背景中的桥梁基础施工宜采用哪种排水方法排除基坑内的积水?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采用集水坑排水法。因为背景资料中土质为黏性土,集水坑排水法除严重流砂外,一般情况下均可使用。
【答案解析】
问答题
6. 指出并改正基坑施工过程中民工队的错误做法。
【正确答案】错误做法一:民工队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1m内堆土(堆土高度1.0m),在北边基坑顶边缘2.0~3.0m范围内堆土(堆土高度2.0m)。改正:在开挖后的基坑南边距坑顶边缘1m内不许堆土或堆放物料;在北边距坑顶边缘2.0~3.0m范围内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错误做法二:民工戴草帽在坑内作业。改正:民工应戴安全帽作业。
【答案解析】
问答题
7. 背景中的桥台基础开挖是否属于高处作业?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背景中的桥台基础开挖属于高处作业,因为开挖深度超过2m。
【答案解析】
问答题
8. 在招聘的工人中,患哪些病的人不宜从事沥青作业?患哪些病的人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正确答案】患皮肤病的人不宜从事沥青作业;患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不宜从事高处作业。
【答案解析】
问答题
9. 施工现场的“五牌一图”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防火责任)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答案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管理。“谁主管谁负责、一把手负总责”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原则,首先明确了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应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在其分管工作中涉及安全生产内容的,也应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隧道施工预防塌方,选择安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措施至关重要。在掘进到地质不良围岩破碎地段,应采取“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的施工方法。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隧道施工机械凿岩时,必须采用湿式凿岩机或带有辅尘器的干式凿岩机。风钻钻眼时,应先检查机身、螺栓、卡套、弹簧和支架是否正常完好,管子接头是否牢固,有无漏风,钻杆有无不直、带伤以及钻孔堵塞现象;湿式凿岩机的供水是否正常,干式凿岩机的辅尘设施是否良好,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予以修理或更换。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桥梁基础施工中常用的基坑排水方法。桥梁基础施工中常用的基坑排水方法有:(1)集水坑排水法。除严重流沙外,一般情况下均可适用。(2)井点降水法。井点降水法适用土质较差且有严重流沙现象、细(粉)砂、地下水位较高、有承压水、挖基较深、坑壁不易稳定的土质基坑,在无砂的黏质土中不宜使用。(3)其他排水法。对于土质渗透性较大、挖掘较深的基坑,可采用板桩法或沉井法。此外,视工程特点、工期及现场条件等,还可采用帷幕法,即将基坑周围土层用硅化法、深层搅拌桩隔水墙、压力注浆、高压喷射注浆、冻结帷幕法等处理成封闭的不透水的帷幕。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施工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建筑材料,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施工操作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戴安全帽。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高处作业。按照我国《高处作业分级》标准,将高处作业定义为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坠落高度基准面是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的水平面。高处作业高度分为2~5m(包括5m),5~15m(包括15m),15~30m(包括30m)及30m以上四个区段。
本案例第5问主要考查职业病。(1)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诊断患有心脏病、贫血、高血压、癫痫病、恐高症及其他不适宜高处作业的疾病时,不得从事高处作业;(2)从事沥青作业人员均应进行体检,凡患有皮肤病、结膜炎及对沥青过敏反应者,不宜从事沥青作业;沥青加热及混合料拌制,宜在人员较少、场地空旷的地段进行;沥青作业人员皮肤外露部分应涂防护药膏;工作服及防护用品应集中存放,严禁穿戴回家和存入集体宿舍;施工现场应配有医务人员。
本案例第6问主要考查“五牌一图”。文明施工现场的围挡、标牌:(1)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设置进出口大门,制定门卫制度,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进场登记制度。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围挡,市区主要路段和其他涉及市容景观路段的工地设置围挡的高度不低于2.5m,其他工地的围挡高度不低于1.8m,围挡材料要求坚固、稳定、统一、整洁、美观。(2)施工现场必须设有“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防火责任)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3)施工现场应合理悬挂安全生产宣传和警示牌,标牌悬挂牢固可靠,特别是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以及主要通道口都必须有针对性地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