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范文] 弘扬正气 重拾道德
正所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之于国家,犹如地基之于大厦。处在道德滑坡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已成燃眉之急。弘扬正气,重拾道德,修茸精神家园,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题中之义。
所有人都忘不了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所有人都忘不了在猪圈中生活的老人,所有人都忘不了儿时玩耍的小河现已寸草不生,这一幕幕让好心人寒了心,让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伤了心,让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种奢望,反映出个人、家庭和企业道德的沦丧。凡此种种,让全社会看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育当先行。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德育都是一块短板。国家应引导学校和家庭做好教育工作,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德育培养人们做一个优秀的公民,尊老爱幼,公共场合讲究公德等。德育不必非得做到课堂上读《道德经》,大力弘扬典型人物精神,发挥榜样对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也十分必要。如果说雷锋、焦玉禄已离我们太远,但“最美司机”“最美教师”“最美妈妈”就在我们身边。智育虽与道德建设没有直接关系,但智育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而技术革新可在很多方面(如企业环保)为道德建设提供助力。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范市场经济是关键。市场经济异化产生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道德领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不管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出现失德现象都与市场经济脱不开关系。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道德建设的思想保证,道德出现滑坡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优良传统的流失,市场经济诱发的“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让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以利益为衡量标准,甚至包括赡养父母。因此,国家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规范市场经济刻不容缓。市场经济以利益为驱动,因而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其运行情况,促进公平竞争,化解市场经济悖论,实现道德与收益的共赢。
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法律是保障。失德事件与法律漏洞、执法不力直接相关。古人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德治的保证。国家应坚定不移地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不断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制定配套法规,将有关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法律支撑。同时,需要依照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形成引导与约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人们向上向善的动力。
一种哀伤,因道德滑坡而生;一缕希望,因国家大力整治而起。教育提供思想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运行,法律完备且严格执行,弘扬正气,必能重拾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将全面实现,从而大庇中国人民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