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参考范文一]
民以食为天 国以粮为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粮食生产与国际粮食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是关系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人口越来越多,耕地越来越少;二是一定时期内我国农业依然要“靠天吃饭”;三是耕地荒芜现象严重;四是国际市场的影响日益深刻。要保障我国中长期粮食安全,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创新农村产权制度。当前我国以赋予农村土地资产属性为重点的新一轮产权制度改革已经蓄势待发。因此,必须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流转,以调动农民保护耕地、加快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第二,不断完善惠农政策。国家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对农村实行粮食直补与产量挂钩的激励政策,考虑建立粮食补贴稳定增长机制,逐步追加粮食直接补贴、农机具的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适时适度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在恰当时机让市场决定粮价,不再人为压低粮价,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第三,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节水灌溉,强化水利设施的经营和管护,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二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机大户,继续组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三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鼓励农民多积、多造、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地力,推进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第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全面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突出农技推广的公益性地位。加强农业生产、科研、推广的协作,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合力。
第五,提升抗御风险的能力,构建抵御自然灾害和规避市场风险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大力推进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工程建设,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监测预警,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
第六,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储备政策和调节机制。把握有利时机,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放开价格,放开经营,增强粮食企业活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方向推进。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先”,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粮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与支撑。粮食生产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只有有效地推进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增加粮食产量,才能保障我国经济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范文二]
政策保护与科技进步并重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作为2020年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安徽考察农村工作时,也一再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古人的认识里,丰衣足食是文明进步的基础。今天,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要从根本上保证粮食安全,坚持政策保护与科技进步并重,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坚持政策保护,首先要严格保护生产资源。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长期稳定不变,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要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有条件的地方培育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市场环境,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要严格执行耕地保护任务,科学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尽可能少占用耕地。坚持政策保护,还体现在不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上。国家财政支出的重点要向“三农”倾斜,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要切实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田的产出能力。同时,要完善粮食补贴和奖励政策,健全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逐步理顺粮食价格,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此外,可以借鉴国际经验,探索研究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建立符合市场化要求、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粮食价格支持体系,促进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就要强化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支撑,着力提高粮食单产,进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增加对粮食生产技术科研的投入,为提高粮食产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充分发挥其支持粮食生产的作用。要大力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活动,积极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调动农民学科学、用科技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科学种粮的技能。
粮食安全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保障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一些国家出现的粮食危机再次提醒我们,对粮食问题绝不可以掉以轻心。我们只有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政策扶持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才能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也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