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      )年,商务印书馆推出由张元济等人撰写的《最新教科书》,广受欢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近代出版物的变化;

  中国近代是社会激烈动荡,中西学术、新旧思想猛烈碰撞的时代。近代出版业通过自己的最终产品出版物,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同时也走出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窠臼,使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代时期,传统出版物渐趋衰退,国外新的出版物形态渐为国人接受,并逐步成为主要的出版形式。

  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的具有现代涵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它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用木版雕印,主要在南洋华侨中免费散发;国内最早创办的具有现代涵义的中文期刊,是 1857年在上海创刊的教会刊物《六合丛谈》。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苏州长洲人唐大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开始纂辑出版的《吴医汇讲》已经是期刊。这一时期相继出版的主要刊物还有:1868年教会创办的《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广学会成立后,成为广学会的机关刊物,是外国传教士所办最有影响的一种刊物;1872年英商《申报》馆创办的《瀛寰琐记》,是中国第一种文艺刊物;1896年创刊、由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1900年由杜亚泉创办的《亚泉杂志》,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最具影响的综合性杂志;1906年上海书业商会创办的《图书月报》,是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在20世纪初短短的10年中,在上海地区陆续创办的刊物达160余种。

  报纸在中国大量出版发行,也是近代出版的一大特点。报纸作为一种国外传入的新的传播媒体,主要是教会及外商办的,上海、天津、北京、汉口、广州、福州以及东北等地均创办了一批以中国人为阅读对象的中文报纸,如《上海新报》(1861,上海)、《申报》 (1872,上海)、《时报》(1886,天津)、《字林汉报》(1893,汉口)、《闽报》(1897,福州)、《顺天时报》(1901,北京)、《协和报》(1901,上海)《盛京时报》(1906,奉天)、《全闽新报》(1908,厦门)、《芝罘日报》(芝罘)、《岭南新报》(广州)、《燕都报》(北京)、《关东报》(旅顺)、《盛京报》(沈阳),等等。其中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一份中文报纸;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1949年停刊。《申报》馆在办报的同时,还出版大量图书,其光绪年间出版的《申报馆丛书》收书300余种,内容包括小说、艺术作品、尺牍等。申报馆是近代中国很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之一。

  图书出版方面,除了注重出版维新派、革命派著作及各类翻译著作外(详见下文),教科书渐次成为一大支柱。20世纪初,随着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新式学校的兴起,社会对教科书的需求大增。南洋公学、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藻文书局、广智书局、乐群书局等,都纷纷推出各自的教科书,以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其中尤以南洋公学、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最具影响。教科书从诞生起,就成为各出版机构经营的重点,其市场占有率直接影响到一些大出版机构的盛衰。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出版业务中,能适时跟随局势的发展,于1904年即推出《最新教科书》。该教科书分初小、高小和中学三类,由张元济、杜亚泉、庄俞、黄英等人撰写,推出后广受欢迎。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的教科书体例后为清学部认可,并被纳入学部颁布的初、高小暂用教科书目与中学暂用书目。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逐渐成为国内各学校首选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