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当耐为司寇而以耐隶臣诬人,何论?当耐为隶臣。”又:“完城旦,以黥城旦诬人,何论?当黥。”
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法律答问》在性质上是什么?
(2)何谓耐为司寇、耐为隶臣、完城旦和黥等刑罚?对于以耐为司寇和完城旦之刑分别以耐为隶臣和黥城旦诬人者,如何论处?
(3)试分析该段文字反映的定罪量刑原则。
【正确答案】(1)《法律答问》在性质上属于法律解释。 秦朝的主要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法律答问、封诊式和廷行事。法律答问,是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与秦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耐为司寇是指剃掉鬓须去伺察贼盗的劳役刑;耐为隶臣是指剃掉鬓须为官奴之刑;完城旦是指修筑城墙的劳役刑;黥刑是指脸上刺划并涂墨之刑。 当处耐为司寇之刑的人,以当处耐为隶臣之刑的罪名诬告他人的,应对诬告者处以耐为隶臣之刑;当处完城旦之刑的人,以当处黥城旦之刑的罪名诬告他人,对诬告人者应处以黥刑。 (3)这段文字反映的是诬告反坐原则。 “诬告反坐”是秦朝刑事立法中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之一,即故意捏造事实诬告他人者,使无罪者入罪,轻罪者入于重罪,即构成诬告罪,按所诬罪名相应的刑罚,对诬告者处罚。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