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仁者无敌”指宽政,以仁德服众,换言之,宽以待人,以德感人,所以无敌。这是梁惠王在向孟子请教如何为政时,孟子说的话,见于《孟子》一书的“梁惠王上篇”。而“忍者无敌”,指百事忍为高,是隐忍的意思。它靠最大程度的忍耐、忍让来赢得胜利。但后者体现出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忍让、忍耐。有句话叫做“隐忍以行”就体现了这个意思。
“仁”的核心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仁者无敌”的观点符合孟子一贯的“仁政”思想。孟子主张施行“王道”,即所谓“德治仁政”。他认为只要国家的治理者自身道德高尚、关爱人民,就能够感化天下的百姓,使人们心悦诚服,从而自觉地归顺国君的统治。但是,实施“仁政”也要分清状况,“蠢猪式的仁义”要不得。宋襄公最喜欢仁义,把自家的军队也称为“仁义”之师。这仁字让宋襄公看着敌军渡河而不忍攻击,以至被敌军杀得尸横遍野,从此宋国一蹶不振。这一番仁义后果是严重的,不单让宋国有了亡国之虞,且令后世对所谓春秋五霸也起了争议。正所谓“兵不厌诈”,仁义在这是行不通的。
“忍”不是无能,忍是一种心理的控制,是一种对自我的约束,对自我的要求,正所谓“心有忍,其乃有济”,但是这里的“忍者无敌”并不是一味没有原则和底线地忍耐。没有底线地忍让就是单纯地被欺负,谈不上无敌。所以,忍者能不能化解恩怨,关键是看能不能抓住共同利益,给矛盾冲突的各方找到化解的出路,不单纯是牺牲自己的利益换取一时的和平。
无论是“仁者无敌”还是“忍着无敌”,“仁”和“忍”都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公职人员,应该具备仁爱、宽容、忍耐的道德人格魅力,分清状况,合理、恰当、正确地“施仁”“隐忍”。两者是相互协调的,只有会忍的人才会有仁,才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才会在工作与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