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现代社会,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中的仪式感,早晨一杯牛奶或咖啡,出门化精致的妆,睡前会道一句“晚安”,周末会买一束花,节假日约朋友游遍世界,等等。而另一方面,人们对春节等重大节日的仪式感却在削弱,见面红包成了漫天飞的微信红包,拜年行礼成了表情包,许多仪式被简化,人们就会觉得“年味”淡了。有人说:“所谓仪式感也许就是“吃火锅”和“吃2019年第一场火锅的区别,而幸福感正来源于此。”
综合上述材料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写篇论说文。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无
【正确答案】无
【答案解析】 小仪式,大幸福
邦达列夫在《人生舞台》中提到“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幸福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抽象名词,不是决定阶层划分的唯一定义,而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某个或大或小的瞬间。清晨起来,新发芽的绿植披着一楼阳光,鸟儿跳跃在窗户外的树梢上,家人已摆好早餐等在...这些司空见惯的景,都是生活中微小的仪式,如果时间倒带,把这些看似琐碎的仪式省去,你就会发现少了一要温暖,幸福的色彩。
多了仪式,就多了一份对生活的重视。年味为什么会越来越淡?很多传统仪式已经被时间冲淡,被现代生活弱化;需要提前一个多月就要准备的年货,少去了采购的期待;需要提前一个星期准备的年夜饭,少去了杀牛宰羊的乐趣;因坐在一起看春晚的群体仪式,变成了各自抱着手机的个人狂欢。少了仪式,就少了重视,幸福感就会减半,年味也就变淡了。《小王子》中有句话“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我们耗费时间在铺置一张早餐桌布上,就有了对早餐的重视;我们耗费时间在涂抹一张脸庞上,就有了对自己的重视。因为我们花时间去建立生活中的仪式感,生活中最微小的幸福也会被无限放大,我们才会发觉生活是如此的重要。
多了仪式,平凡的日子就多了一点幸福。在三餐的仪式中,我们能细细咀嚼,让味蕾感受饭菜最质朴的味道;在友人庆生的仪式中,我们能祈愿祝福,让心灵走得更近,让成长的岁月里有温暖的陪伴。仪式让我们葆有期待,在新年升空的绚烂烟花中,在时钟敲响零点时,我们写下动情的卡片寄给新一年的自己,写下自己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仪式让我们享有乐趣,在烫茶、置茶、温杯、高冲、低泡等烦琐的工序中享受饮茶的乐趣,体味不一样的生活。那个作出《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对仪式感也相当重视。她在夜晚作诗前要沐浴焚香。插上鲜花,点上蜡烛,穿一袭白绸睡袍,开始与夜晚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大大小小的仪式中,平见的日子就多了些温暖,多了些期待,多了些乐趣,更多了些幸福。
仪式感并不是朋友圈的伪精致,而是在仪式中能够享受过程,体味生活的幸福。是一种内心的自我感受。仪式感并不是烦琐的程序化过程,而是很简单的一些日常动作:摆弄一件工艺品,感受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浇灌一盆绿萝,触摸植物的温度;品一杯清茶,冲去淡淡的优伤。“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在仪式中,我们对成长、对幸福才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事负。”生命不应该只有生活的苍白和现实的苟且,那是对高贵生命的事负,应当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起舞、歌唱,葆有仪式感。仪式感能够使我们顺应自然万物的规律,重视生活本身,化解生活的苦涩,重塑做事的态度,体味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