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述货币数量论, 并说明货币量增加会引起哪些变化?

【正确答案】

(1) ①货币数量论是指一种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可得到的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的理论。 18世纪著名的哲学家、 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 提出了货币数量论, 而近年来倡导这种理论的是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 这种理论既可以解释温和的通货膨胀, 如美国所经历的通货膨胀, 也可以解释超速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提供了一种对物价水平变动的解释, 即认为一个经济体系的物价水平与其货币供应量成正比例变动, 它以费雪交易方程式为依据, 只考虑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 而未考虑货币作为价值贮藏的作用。 货币数量方程式为MV=PY。
②货币数量论的本质
a. 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为稳定的。
b.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 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量(M) 时它就引起名义产量价值(P×Y) 同比例变动。
c. 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Y) 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劳动、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源) 和可以得到的技术决定的。 特别是, 由于货币是中性的, 货币并不影响产量。
d. 在产量(Y) 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的情况下, 当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给(M) , 并引起名义产量价值(P×Y) 相应的变动时, 这些变动反映在物价水平(P)的变动上。
e. 因此, 当中央银行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 结果是高通货膨胀率。
(2)①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 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 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 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呈反比例变动, 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呈同方向变动。 这就是说, 货币数量越多, 货币的价值越低, 而物价水平越高; 反之, 货币数量越少, 货币的价值越高, 而物价水平越低。
②根据货币数量论, 经济中的货币量决定了货币的价值。 假设在货币量增加之前, 经济是均衡的, 当货币量增加时, 在现行的物价水平下, 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 因而人们会以各种方式(购买物品与劳务等) 花掉这些超额货币供给,由于经济中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并没有变, 这种更大的物品和劳务需求就引起物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 物价水平上升又增加了货币需求量。 最后, 经济在货币需求量又等于货币供给量时实现了新均衡。 物品与劳务的物价总水平以这种方法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