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请从社会工作实务的角度对此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有所侧重。可以补充必要的情节,但要合理的想象。
小黄,16岁,高一学生,最近迷上了上网。小黄的父亲早逝,母子住在父亲单位分配的老房子里,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自父亲去逝,小黄的学习成绩下降得厉害,情绪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和母亲很少说话。小黄的母亲的工资很低,文化程度不高,看到儿子学习成绩不好,也很着急,但不知如何和儿子沟通,母子两人常吵架。更让她担心的是,学校老师提醒她,小黄可能已经上网成瘾,经常逃学去网吧,必须尽快想办法。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有一天,派出所的警察通知她,小黄因为没钱上网而在放学路上持刀抢劫了一个初中生10元钱。听到消息,小黄的母亲当时就后悔自己没有给儿子多一点零花钱……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由题目可知这是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项目,具体的分析如下:
(1)总目标
①成功戒除网瘾,脱离网络游戏,顺利实现就学,使其社会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②改善亲子沟通,实现家庭系统内部的积极互动,使家庭功能得到良好发挥;
③学会积极的人际沟通技巧,增强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
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服务措施
依据上述服务目标,社会工作者针对本案例中的实际情况应采取的服务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个案辅导。针对小黄的成长经历和行为现状,社会工作者运用心理社会分析模式对小黄进行了多次个案辅导。在治疗技术方面,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把治疗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种类型。个案辅导中,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了包括支持性技术、直接影响技术、讨论及描述与宣泄的技术、反应性讨论技术在内的直接治疗技术。在社会工作者与小黄初期的几次会谈中,小黄的话题就是网络游戏.社会工作者并没有直接批判,而是对小黄所玩的网络游戏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让小黄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的。在接下来的关于亲子关系、课业等话题中,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强调和提议的技术帮助小黄建立对家庭和就学的理性认识。当小黄诉说自己的经历时,社会工作者鼓励其描述情绪,对他心中的愤怒与苦闷表示同感。社会工作者运用反应性讨论技术帮助小黄逐步厘清其与母亲的关系,以及对自身行为模式和自我防卫机制的认识。
②间接治疗。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还应该运用诸多的间接治疗的技术,有:
a.建立新的朋辈关系
社会工作者建立了大学生志愿者“陪护员”队伍,志愿者以陪护员的身份与小黄接触交流,与小黄建立了新的朋辈关系,实现了对小黄网络朋辈的有效替代,满足了其情感交流和归属的需要。这些高校志愿者为网络成瘾青少年重新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同辈群体,用积极正向的力量去影响青少年,也使青少年有机会提升他们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的能力,进而逐步从网络世界中走出来。
b.举办人际沟通训练
社会工作者推荐小黄及其母亲分别参加了青少年人际交往训练小组,以及亲子并行小组。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小黄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都有很大改善。小黄母亲通过参加亲子并行小组,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也重新开始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
c.建立家长支持网络
社会工作者为网络成瘾青少年家长建立了家长沙龙,家长们在沙龙活动中分享各自的困惑和经验,反思原有教养方式的不足,学习新的亲子沟通方式,建立彼此间的支持网络。通过参加家长沙龙,小黄母亲有了很大改变,心情开朗了,掌握了不少教子良方,获得了更多的支持网络。这些都对母子关系的改变,以及实现小黄改善网络成瘾行为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d.开展就学辅导
就学是青少年的基本需求之一,因此,就学辅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学辅导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第一,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动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自觉性;第二,发展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扩大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学习视野;第三,协助青少年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第四,协助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处理压力的技能和方法,妥善处理学业压力,保持良的学习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