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建筑面积24000m2,地下3层,地上24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南侧外墙为玻璃幕墙,其余外墙面刷涂料。室内吊顶为双层石膏板不上人吊顶,龙骨为暗龙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在筏板基础浇筑时选用整体浇筑方式,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浇筑完成后保湿养护7天。
    事件二:施工时,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长边的位置,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留置在主梁跨中1/3范围内,墙的施工缝留置在门洞口过梁两侧。
    事件三:施工单位安装龙骨时使用的吊杆长度为1600mm,规格为
问答题 9.  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做法是否存在不妥之处?如果存在,应如何改正?对大体积混凝土二次振捣的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存在做法不妥之处。
   ①筏板基础浇筑选择整体浇筑方式不合理,应选择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方式,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②浇筑完成后的保湿养护应不少于14天。
   大体积混凝土二次振捣的作用:在振动界限以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减少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从而提高抗裂性。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0.  事件二中,施工缝留置位置是否有误?说明理由,并写出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哪些规定。
【正确答案】单向板的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位置。
   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中1/3范围内。
   墙的施工缝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 N/mm2
   ②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③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④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1.  指出事件三中做法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吊杆设置存在不妥:不上人屋面,如果吊杆长度大于1000mm,应采用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2.  事件四中,监理方提出整改要求是否合理?哪些方面需要整改?
【正确答案】监理方提出整改要求合理。需要整改的地方如下:
   ①锚栓布置在混凝土保护层中不妥,锚栓不得布置在混凝土保护层中,锚固深度不得包括混凝土的饰面层或抹灰层。
   ②每个连接点不应少于2个锚栓。
   ③锚栓直径不符合规定,应通过承载力计算确定,并不应小于10mm。
   ④锚栓不宜设置在钢筋密集的区域(如承重梁的底部)。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