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市拟建2×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坑口电厂。电厂年耗煤量270万t。煤质灰分50.5%,飞灰份额60%,烟气量670m3/s,掺烧石灰石有25%进入飞灰,电厂年运行小时数为5500h。
项目位于农村、浅丘地区,地形较为平坦,区域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3~5m,表层土壤以粉砂、粉质黏土为主。厂址东面10km为县城,南面0.2km有A村。灰场位于厂址西南3.5km的山谷中,工程地质条件符合要求,拟选灰场1.0km范围内有村庄B。项目所在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风速为2.0m/s,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全年静风频率为20%,贴地逆温出现的频率较高。
项目拟采取炉内加石灰石脱硫,石灰石耗量14万t/a,SO2排放满足有关环保要求;采用四电场静电除尘,除尘效率为99.6%,烟尘粒度小于15μm;废水经处理后大部分回用,剩余部分排入电厂南面1.0km处的河流C(河流为Ⅲ类水体);灰场采用灰渣碾压防渗;根据经验判断,采用隔声等措施,厂界噪声和环境噪声可以达标。
问答题 确定应执行的废水排放标准与级别。
【正确答案】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答案解析】[解析] 对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由于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因此有地方标准的应执行地方标准,没有地方标准的则应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果既有行业标准,又有地方标准,则应该执行严格的标准)。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本项目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该标准规定:废水不得排入地表水Ⅰ类和Ⅱ类水体中,排入Ⅲ类水体的废水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本项目剩余部分排放C河,C河为Ⅲ类水体,所以应执行一级排放标准。
问答题 分析本工程烟尘排放情况,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排放浓度标准为200mg/m3)。
【正确答案】(1)烟尘量:(270×104×50.5%×60%+14×104×25%)×(1-99.6%)÷5500=620.4(kg/h)。
(2)排放浓度:(85.31×104÷5500)÷(670×3600)×(1-99.6%)×109=257(mg/m3)>200(mg/m3)。
(3)本工程烟尘排放量超标。应进一步加大烟尘排放治理力度,提高电场静电除尘效率,使除尘效率不低于99.7%。同时,控制石灰石用量减少其进入飞灰中的量。
【答案解析】[解析] 在进行烟尘量计算时应读清楚题干内容,不要忘记石灰石产尘量的计算,且上述答案只针对2008年时旧的火电厂排放标准,根据新颁布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需采用袋除尘器或电袋复合式除尘器。对于本题也有考生回忆该题题干说是的:计算本项目烟尘排放速率和排放浓度,分析排放浓度是否达标,对于不达标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排放浓度标准为200mg/m3)。大意一致。
问答题 按照已知条件,采用点源有风、倾斜烟羽、熏烟扩散模式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是否可行?选取扩散参数时如何进行提级?
【正确答案】(1)采用点源有风、熏烟扩散模式可行。 (2)采用倾斜烟羽扩散模式不可行,烟尘粒度小于15μm。 (3)B、C级稳定度可直接由表查算,D、E、F级稳定度需向不稳定方向提半级后再查算。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是基于1993年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出的。电厂烟囱为点源,且存在熏烟的气象条件,因此需采用点源有风、熏烟扩散模式进行预测计算;采用倾斜烟羽扩散模式不可行,倾斜烟羽扩散模式适用于颗粒污染物,而电厂烟囱排放的大气污染物SO2、NO2不是颗粒物。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仍需考虑污染源类型,但不需要考虑熏烟扩散模式,推荐的AERMOD模式系统是一个稳态烟羽扩散模式,可基于大气边界层数据特征模拟点源、面源、体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适用于农村或城市地区、简单或复杂地形。
问答题 至少还需要调查哪些基础信息才能确认灰场的环境可行性?
【正确答案】(1)场址是否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2)灰场是否处于A村和B村下风向,并距离A村和B村距离均大于500m。或答:B村相对于灰场的具体位置,是否位于灰场下风向(东南风),灰场场界距离B村距离(至少大于500m)。 (3)是否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4)是否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5)是否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水源含水层。或答:地下水主要补给区、饮用水水源含水层是否在灰场厂界范围内。 (6)灰场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应大于1.5m。
【答案解析】[解析] 灰场选址要求应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的相关要求逐条落实,调查清楚。第(2)条是结合题干答的,原标准要求的是: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居住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需要注意的是,根据2013年环保部发布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固体废物处置场与居民的距离应经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设定,而不再以500m为依据。考试时答上(2)、(5)、(6)即可。
问答题 如果采取锅炉外脱硫,说明脱硫废水处理措施及排放要求。
【正确答案】(1)脱硫废水通过采用Ca(OH)2中和处理、加絮凝剂沉淀处理。
(2)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不外排。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脱硫废水的处理与利用。但是本工程采用的是炉内掺钙工艺脱硫,无脱硫废水产生。
问答题 本项目有哪些废水产生环节,如何收集处理?
【正确答案】(1)主要废水产生环节包括锅炉酸洗排水、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排水、含煤废水、生活污水等。 (2)运煤系统的冲洗排水经各冲洗段收集后,汇集到废水集中处理房内的煤水初沉池内,然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对于经常性的、仅需调整pH值的排水采用分散处理,经各自的废水池收集后利用各自系统的酸碱调pH值合格后用泵输送至脱硫系统;对锅炉酸洗排水、锅炉烟道冲洗排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等非经常性废水排入非经常性废水贮存池。
【答案解析】[解析] 应熟悉掌握电厂项目各环节排水流程,实际工作中应做好电厂项目水平衡工作,明确工程相关耗水指标是否满足国家相关政策要求。
问答题 除锅炉渣及粉煤灰外,本项目还产生哪些固体废物?说明产生环节。
【正确答案】(1)石子煤,产生于磨煤机。 (2)废催化剂,脱硝系统更换下来的废催化剂。
【答案解析】[解析] 该题较为简单,根据《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火电项目均应设置脱硝系统,以保证NO2达标排放,脱硝系统有废催化剂产生,同时磨煤机产生的石子煤也容易被忽略。本工程采用的是炉内脱硫,无脱硫石膏产生。脱硫产品随炉渣一起排出。
问答题 如果按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表1的要求,烟尘排放浓度应低于30mg/m3,本项目除尘效率应为多少?
【正确答案】(1)烟尘量:270×104×50.5%×60%+14×104×25%=85.31×104(t/a)。
(2)排放浓度:100%-30×(670×3600)÷(85.31×104×109÷5500)=99.95%。
【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也可以锅炉产生的烟尘浓度=(85.31×104÷5500)÷(670×3600)×109=64307(mg/m3),则除尘效率为:(64307-30)/64.307×100%=99.95%。
问答题 灰场的环保设计、措施上应考虑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1)应采取防止粉尘污染的措施。
(2)周边应设置导流渠。
(3)应设计渗滤液集排水设施。
(4)应构筑堤、坝、挡土墙等设施。
(5)必要时采取措施防止地基下沉,尤其是防止不均匀或局部下沉。
(6)当天然基础层的渗透系数大于1.0×10-7m/s时,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m/s和厚度1.5m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
(7)必要时应设计渗滤液处理设施,对渗滤液进行处理。
(8)灰场周边至少应设置3口地下水质监控井。
(考试时答上5条即可。)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由于本项目使用的高灰分燃料,除尘适宜选择何种设备?
【正确答案】由四电场静电除尘变更为五电场静电除尘或采用布袋除尘器。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说明本机组是否必须安装脱硝设施?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1)不能确定。
(2)需评价NO2是否能够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或答: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除循环流化床锅炉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本工程采用的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不安装脱硝设施。但如果不能保证NO2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则仍然需要安装脱硝设施。
【答案解析】[解析] 火电项目一般均要求安装脱硝设施,但在国发〔2013〕37号文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除循环流化床以外的燃煤机组均应安装脱硝设施”。在实际工作中要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情况,如果能确保。NO2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可以不安装脱硝设施。否则,还是要安装脱硝设施的[实际上目前我国燃煤发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全部要安装脱硝设施。因为不安装脱硝设施NO2是不可能达标的,特别是《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的实施,要求更为严格,不安装脱硝设施是难以达标的。另外,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发改能源〔2014〕2093号),要求“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应同步建设先进高效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不得设置烟气旁路通道”。因此,今后答此类考题时,应该答“必须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