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12层剪力墙结构底层的双肢墙,如图所示。该建筑物建于8度地震区,抗震等级二级。结构总高36m,层高3.0m,门洞1520mm×2400mm。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墙肢1正向地震作用的组合值为:M=1800kN·m,V=320kN,N=2200kN(压力)。
单选题 墙肢1配筋As应按下列何项计算确定?
提示:As,即剪力墙正截面承载力所需的墙端部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 A.偏心受压
  • B.偏心受拉
  • C.取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二者中大者
  • D.取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二者中大者再乘以1.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7.2.8条、7.2.9条,应选择C。
单选题 已知墙肢1在正向地震作用组合内力作用下为大偏心受压(x≤ξbhw0),对称配筋,as=a's=200mm,竖向分布筋采用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7.2.8条计算。
竖向分布筋总面积为
Asw=bwhw0ρw=200×(1700-200)×0.565%=1695mm2
墙肢1受压区高度为:
[*]
选择A。
单选题 试问,墙肢2在T端(有翼墙端)约束边缘构件中,纵向钢筋配筋范围的面积(×105mm2)最小值,应为下列何项数值?
  • A.1.8
  • B.2.0
  • C.2.2
  • D.2.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图7.2.15(b),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300×200+200×(200+300)=1.2×105+1.0×105=2.2×105mm2
选择C。
单选题 假定墙肢1、2之间的连梁断面为200mm×600mm,剪力设计值V=350kN,连梁箍筋采用HPB300,as=400mm。试问,为满足连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要求,下述的几种意见,其中何项正确?
A.配双肢箍12@100,满足抗剪要求
B.加大连梁截面高度,才能满足抗剪要求
C.对连梁进行两次塑性调幅:内力计算前对刚度乘以折减系数0.6;内力计算后对剪力再一次折减,再乘以调幅系数0.6。调幅后满足抗剪要求
D.配双肢箍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连梁跨高比为1520/600=2.53>2.5,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7.2.22条,截面尺寸应符合 [*] [*]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B项错误。 依据7.2.23条的第2款,可得 [*] 双肢箍[*]12@100时,[*] 双肢箍[*]10@100时,[*] 故选择D。
单选题 对于质量和刚度均对称的高层建筑进行地震作用分析时,下属何项意见正确?
  • A.可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 B.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结构总地震作用标准值应增大5%~30%
  • C.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影响;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则不考虑
  • D.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3.3.3条及其条文说明,对于平面规则的结构,也要考虑各层质量偶然偏心,故A不正确;考虑偶然偏心的方法,是将每层的质心偏移,故B不正确;采用底部剪力法时也应考虑质量偶然偏心的影响,故C不正确;D正确。
单选题 有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下列一些见解,其中何项是错误的?
  • A.《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适用于10层或高度28m及其以上的6~9度抗震设计的民用建筑
  • B.《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不适用于建造在危险地段场地的高层民用建筑
  • C.丙类建筑,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除6度外,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 D.位于地下室顶板的梁柱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不宜大于上下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之和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1.0.2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不仅适用于6~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也适用于非抗震设计,故A错误。依据1.0.2条,B正确。依据该规程的4.8.1条,C正确。根据“强柱弱梁”原则,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