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评价和分析材料中所叙述的作者的行为,具体形式为:评价该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是否成功——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如该种行为是失败的,指出更好的做法。要求观点明确、立论有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整洁。
材料:
公元2004年7月30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来华访问的约旦国王时着重谈到,中国愿意帮助约旦开展汉语教学。作为中国第一个派到约旦的汉语教师,我感到十分幸运。
……
10月18日上午八点至九点,我在约旦大学上了第一堂汉语课。
我七点半就到了教室,结果一个学生比我到得更早,已等候在那里,让我好感动。学生一共只有二个,但比我在浙江工业大学的时候已多了一倍,我感到十分满足,这两位学生都是女生。汉语,是世界公认难学的语言,学汉语是需要勇气的,我佩服这两位学生的勇气。
八点准时开课,我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介绍了我美丽的家乡——人间天堂杭州。教室里没有多媒体设备,我用自己的手提电脑给她们显示了杭州的DVD,幸亏只有两个学生,能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我给她们发钱——最新版人民币中的一元纸币,因为上面印的是杭州的西湖。
最新版的一元纸币,在杭州的银行已不太容易搞到。行前,我四处寻找,只找到几张旧的。后来,找到了在银行工作的老同学,他居然给我搞来了三百张。真是好极了,我准备全部送出去,让约旦人民多多了解杭州。
没想到我第一天把这礼物送出去时,却碰了一鼻子灰。那天,我到系办公室交教学计划。学校不提供我办公的地方和必要的教学设备,但教学计划却必须打印出采。看到几位西班牙的教师也在,我就趁机发钱,西班牙的教师欢天喜地地接受了。可发给系秘书的时候,她先是高兴地接受了,然后马上问我值多少钱,当我告知她只值约旦币的一毛左右,她马上变脸了,把这张我好不容易带到约旦的、印有我美丽家乡西湖的纸币扔在一边。从此,她就没有给过我好脸色。
我好纳闷,等后来我咨询了一位在此生活了六年的中国留学生小马后才恍然大悟。他对我说,你真傻了,如果你用这一元钱在西湖边的地摊上买一串假珍珠项链,她说不定会激动地拥抱你。她没当面把这钱扔进垃圾桶里,实在是给足了你面子。处于温饱阶段的人民,大概都重实际。这里好多文物,用很便宜的价格就能买到。在此,也给文物收藏家提供一个信息。从此,我好不容易带来的人民币就永藏箱底,再也不敢拿出来送人了。
所以,当我把这纸币给这两位学生的时候,我的心提了起来,不过我先问她们要不要,没想到她们都高高兴兴地接受,还一个劲地道谢,进入正题以后,我发现这两位学生非常聪明,对老外来说,最难写的汉字,她们居然一学就会,写得工工整整。我根据她们阿拉伯姓名的意义,给她们各起了一个中国名字,一为“苏圣洁”、一为“何希望”。
衷心希望这两颗汉语种子在阿拉伯大地上生根发芽!

【正确答案】

(1)对文章中跨文化交际行为的评价
案例中的作者作为中国第一个派到约旦的汉语教师,肩负着传播中国汉语文化的重要责任。作者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由于场合和面对对象的不同,在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时既有合理也有失败之处。
①在上她的第一堂汉语课的时候,学生只有两名,而教室里又没有多媒体设备。作者用手提电脑展示了自己的家乡杭州,并且给学生分发一元人民币。她精心收集的一元人民币,在向同事散发时,由于币值偏低受到了冷遇。通过了解,作者明白某些人较为实际。而学生由于对中国文化十分好奇,才对一元人民币感兴趣。
②作者为学生取了中文名,与学生相处融洽。
③在进行汉语教学时,作者准备充分,抓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用家乡的DVD和人民币吸引学生的注意,还用帮学生取中文名的方式,让学生喜欢上汉语课。但作者只将视角放在自己的家乡,忽视了整体中国文化的大背景。
(2)文章中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出现的障碍
在与外籍教师同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于送礼问题陷入了一定的交际困境。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与当地人之间交际的问题并不是由语言障碍所引起的,文化障碍则是最主要的原因。跨文化交际过程大体上可分为蜜月期,挫折,调整和适应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就会呈现不同的问题,根据上述文章所述的现象分析如下:
a.蜜月期
案例中的作者初到约旦时,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蜜月期。她为自己的汉语教学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对汉语志愿者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激情。尽管学生人数过少,依然认真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但作者的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b.挫折期
作者为外籍同事分发币值较小的人民币时受到的冷遇,不符合她之前送礼时得到友好反馈的心理预期。想象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她很难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适应这一状况,甚至不断地质疑自己的行为。这使得作者在同外籍人士的跨文化交际中迅速从蜜月期进入到了挫折阶段。
c.调整期
作者通过了解,认识到外籍同事不喜欢自己送的一元人民币的原因是他们更倾向于喜欢一些他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的中国文物,承载中国文化的文物也许和一元钱的价值相仿,但却能吸引异文化者的兴趣。案例中的作者将同事和学生类比化了,忽视了他们更实际的特点。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母语文化与异文化的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对异文化的不了解,很容易将母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带入跨文化交际中,以致于加深双方的隔阂。
于是作者采取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异文化群体,她也采取了不同的交际方式。修复了和同事关系的同时,也与自己的学生相处融洽。这时的作者已能够逐步克服母语文化与异文化之间差异带来的交际障碍,并逐步进入到调整阶段。
d.适应期
通过不断沟通和相互理解,作者采取了积极的交际策略,并且开始进入适应阶段,这与她坚持不懈地融入异文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文化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会影响到自身交际的正常进行,还会对本群体中其他成员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一定影响。
(3)文章出现的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一名像案例中的作者这样的汉语教师来说,在进行正常的汉语教学之前,先要实现同当地人,特别是同学生的和谐交际。通过上文对案例中提及问题的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
①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前首先要尊重当地文化,应当多了解,多吸收异文化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语用文化知识。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做到理解和适应。
②应注意分析母语文化与异文化的异同,多关注二者之间的差异部分,提高文化敏感度,多与当地人交流,求同存异。通过多理解、多接触来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以推动交际顺利进行。
③我们还应当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性的进行适当的文化依附。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比如作者在送礼时就应明确当地人好实际的观念,这样才能减少她同当地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感,同时也增强二者之间的友好和亲密度。
④还应当注意提高移情能力。移情是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相互沟通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设身处地地领会对方的思想和感情,才能够避免误会和交际偏差。除了语言交际之外,非语言交际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⑤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及时调整个体心态尤为重要。作者只身一人来到约旦,这使她十分容易产生孤独、思乡等消极情绪,在交际遇到挫折的时候,更应该注意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避免消极回避、甚至敌对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克服“文化休克”。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在平时就注意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积极推动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