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现代化”是指反映着人控制环境的知识亘古未有的增长,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从历史上发展而来的各种体制适应迅速变化的各种功能的过程。不同学者的现代化理论主要有: (1)美国学者列维比较了现代化社会和非现代化社会的特点,归纳了现代化社会的八个特征: ①现代化社会的各种组织的专业化程度高; ②各种组织是相互依存的,功能是非自足的; ③伦理具有普遍主义的性质,而不是由家庭和亲属关系决定的个别性; ④国家权力是集权而不是专制; ⑤社会关系是合理主义、普遍主义、功能有限和感情中立; ⑥具有发达的交换媒介和市场; ⑦具有高度发达的科层(官僚)组织; ⑧家庭是小型化的,家庭功能比较少。 (2)当代著名社会学家英克尔斯认为,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根本保证,并指出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社会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基石。他围绕人的现代化,提出了社会现代化的10项标准,主要是: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 ②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12%~15%; ③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45%以上; ④非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70%以上; ⑤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10%~15%; 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50%以上; ⑦平均每个医生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 ⑧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上; ⑨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⑩识字人口占80%以上。 (3)美国社会学家贝尔首先提出了后工业化社会的概念。他认为,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①第三产业代替第一、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②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阶级形成中间阶级,并在社会上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③劳动时间缩短,使社会成员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体育、娱乐、旅游成为消费的主要形式; ④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主要资源。 (4)一些中国学者认为,社会现代化包括四个层次的现代化,它们是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社会结构和变化、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等的现代化,并提出了现代化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观点。 ①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形成了不同的路径 a.城市化,形成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 b.社会福利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普及社会福利; c.教育现代化,普及初等免费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d.卫生现代化,建立公共卫生制度,提高国民健康素质; e.劳动结构现代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劳动专业化; f.劳动制度现代化,建立劳动保障措施,缩短劳动时间; g.促进社会公平,扩大转移支付和税收调节,消除贫困,提高分配公平性; h.交通现代化,普及家庭汽车和现代交通,促进社会流动性; i.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生活方式现代化等; j.大众传播,普及广播和现代通信等,促进社会观念的现代化。 ②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a.社会知识化,普及高等教育,促进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 b.社会信息化,全面普及因特网、信息和通信技术,建立网络社会; c.创新社会化,全面普及创新,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型社会; d.绿色化和生态化,普及绿色和生态友好的社会生活和观念,建设生态社会等; e.郊区化和社区化,促进城市—郊区—农村人口双向流动,建设城乡平衡社会; f.多元化和多样化,尊重社会生活和观念的多样性,促进宽容性和平等性; g.劳动结构第二次现代化,工业劳动力转移,知识劳动者增加; h.管理第二次现代化,推动知识管理,以人为本,实现管理的人性化; i.推行按贡献分配和按需要调节,优化社会福利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j.全面提升生活质量,从劳动制度、休闲娱乐到风险管理,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