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方法论的角度论述后实证主义与实证主义。
 
【正确答案】(1)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作为一种具有明确规定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开始于19世纪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哲学”,孔德在近代经验哲学、理性实验科学和社会思想成就影响下首先予以提出;斯宾塞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进一步论证和补充了这一理论。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它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使社会学摆脱了思辨哲学的羁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这样便混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 ③在探讨“物”的规律时,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特别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后,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④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 ⑤强调价值中立性,要求在社会学研究中不作任何个人的价值判断,反对个人的情感介入,以保持严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⑥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工程学”或“社会医学”,即强调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作用。 ⑦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⑧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强调对社会性结构的研究,认为只有社会结构层次的事物才是重要的,个体行动只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涂尔干提出,社会虽然是由个体构成的,但社会事实又是客观独立存在的。社会事实是纯社会性的,它们不能还原为个体的总和。因此,个人现象不同于社会现象,不能用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取代对社会事物的解释。他主张必须从社会自身去对社会生活进行解释。 (2)后实证主义 ①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对科学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对实证主义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人们纷纷对技术理性的实证主义霸权地位提出了批判,走向 “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后实证主义是在对实证主义的怀疑和批判中渐渐发展起来的,它对实证主义的怀疑和挑战主义表现在: a.社会学没有取得有效的发展和定律性的经验概括; b.由于社会行动是基于人的主观性、反思性和创造性之上的情境诠释构成的,因此社会中不存在决定论的规律; c.社会中只存在着有历史意义的特殊事件,而不可能找到适用于任何时间和地点的一般规律。 ②后实证主义方法论 与实证主义相比,后实证主义范式具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案例法。后实证主义不是一个明确的哲学流派,没有统一的思想,它是实证主义在经受众多批评后的修正的总称,后实证主义者承认研究者不能“证实”一个理论或其他因果命题,但是可以通过消除其他解释来增强这一理论,承认对于同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承认观察中包含着理论、研究过程中的主观因素,但是坚持客观性仍然是研究的努力方向,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保持中立,某些严格的科学方法的要求并不适合于社会科学研究,因此提出准实验研究。后实证主义倾向于个体主义方法论,为克服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弊端,而提出了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三个命题: a.社会目标和利益是某种或某些个人目标和利益的存在形式,个体利益决定他们的行为选择; b.社会整体是个体行动的结果,对社会整体的认识必须归结到“个体行为”的基础上; c.对整体范畴的认识必须从个体心理出发。 总体来讲,个体主义方法论是从更加现实情况出发,认为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不仅仅是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还包括尊严、名誉、社会地位等非物质领域;从个人利益实现方式来看,方法论个体主义认为个人理性选择决定了个人利益的实现并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迁;但不考虑社会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极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