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背景
    某市外环路路基平均填土高度13m。该路段因沿黄河大堤,地下水位高(现有黄河河床标高比路面设计高程高出2~3m),而且处于雨季积水地区。土质大部分为黄河粉砂土,少量亚黏土,全线大部分路段为软弱地基路段(地基承载力平均10~80kPa)。因此,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研究,依据当地材料状况、施工条件与工期要求,采用以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1)换填。K1+000~K1+350,长350m;K3+775~K4+270,长495m。两段粉砂土路段,生活垃圾堆放点和居民旧生活区,在清除垃圾及民用拆迁旧房基,挖至原粉砂土地层后,做二灰土(2:8),犁拌,厚度40cm,碾压密实度90%以上;经土工检测后再做二灰稳定碎石层40cm。
    (2)K1+780~K1+980,长200m路段,地下水位高,有较多岩石,采用挂网式坡面防护。
    (3)K6+200~K6+350,长150m,位于黄河沉砂池上,粉砂土质,含水量大,地下水位高,采用袋装砂井排水固结。袋装砂井施工工艺程序如下:整平原地面→机具定位→沉入砂袋→埋砂袋头。
    (4)在施工至K5+200~K5+350时,由于该路段缺乏地质资料,未发现软土,地基未做加固设计。在填土至5.8~6.3m时发生滑塌,因征地困难,不能做反压护道,施工方考虑工期时间要求充裕,淤泥层厚度≤3m,决定采用自然挤淤处理。
    [问题]
问答题   指出挂网式坡面防护的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

挂网式坡面防护适用于风化碎落较严重的岩石边坡。沿边坡悬挂的土工网能截住落石,引导其进入边沟或其他可控制地区。落石直径较大,边坡倾角大于40°时不宜使用。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袋装砂井的施工工艺程序是否完整?如果不完整请写出完整的工艺程序。
【正确答案】

不完整。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定位→打入套管→沉入砂袋→拔出套管→机具移位→埋砂袋头→摊铺上层砂垫层。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采用自然挤淤处理是否合理?除自然挤淤外还有哪些挤淤排淤的方法?
【正确答案】

采用自然挤淤处理合理。除自然挤淤外,还有抛石挤淤法,爆炸挤淤法。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除了该工程考虑的方法外,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还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种)
【正确答案】

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还有:塑料排水板、真空预压、粒料桩等。

【答案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挂网式坡面防护的适用范围。土工织物防护:(1)挂网式坡面防护适用于风化碎落较严重的岩石边坡。沿边坡悬挂的土工网能截住落石,引导其进入边沟或其他可控制地区。落石直径较大,边坡倾角大于40°时不宜使用。(2)土工织物复合植被防护坡面综合了土工织物和植被两类防护的优点,其典型形式是三维土工网(垫)植草防护,主要适用于边坡坡度缓于1:1,边坡高度小于3m的土质边坡。(3)其他土工织物防护有草坪植生带、适用于破碎或易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的锚杆挂高强塑料网格喷浆(喷射混凝土),以及土工织物作反滤层的护坡。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袋装砂井施工的工艺程序。袋装砂井宜选用聚丙烯或其他适宜编织料制成的砂袋,砂袋强度应能承受砂袋自重,装砂后砂袋的渗透系数应不小于砂的渗透系数。砂料宜采用渗透率高的风干中粗砂,大于0.5mm砂的含量不宜少于总质量的50%,含泥量应不大于3%,渗透系数应不小于5×10-3cm/s。袋装砂井按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定位→打入套管→沉入砂袋→拔出套管→机具移位→埋砂袋头→摊铺上层砂垫层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软土换填的方法。(1)抛石挤淤法。浅层处理可采用换填垫层、抛石挤淤、稳定剂处理等方法,处理深度不宜大于3m。抛石挤淤宜采用粒径较大的未风化石料,其中0.3m粒径以下的石料含量不宜大于20%。(2)爆炸挤淤法。将炸药放在软土或泥沼中爆炸,利用爆炸时的张力作用,把淤泥或泥沼扬弃,然后回填强度较高的渗水性土壤,如砂砾、碎石等。爆炸挤淤法适用于处理海湾滩涂等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大于15m。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垫层和浅层处理,浅层处理可采用换填垫层、抛石挤淤、稳定剂处理等方法;竖向排水体,可采用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板;真空预压;粒料桩,可采用振冲置换法或振动沉管法成桩;加固土桩,包括粉喷桩与浆喷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柱(CFG桩),宜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法成桩;刚性桩;爆炸挤淤;路堤地基隔离墙;强夯和强夯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