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概述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内容。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要素禀赋论提出的背景:要素禀赋论又叫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最早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与俄林师生提出,后经过萨缪尔森等人加以完善。该理论从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出发,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2)H-O理论的基本观点: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国际贸易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各国商品价格的不同。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主要是由于成本的绝对差异导致的。而导致成本绝对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生产要素的供给不同,即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第二,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因此,各国生产要素自然禀赋的相对差异构成了比较优势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其结论是:一国要扩大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应该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进口的产品则是它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简言之,劳动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资本密集型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3)比较优势理论简介: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成本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是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各国应该根据“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相对劳动生产率高,相对成本低)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相对劳动生产率低,相对成本高)的产品,从而贸易双方均可以从中获益。
   (4)H-O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①联系:要素禀赋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同属优势论的范畴,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考虑两种生产要素发展而来,均是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两种理论均强调要发挥比较优势。
   ②差异:首先,贸易产生的原因不同。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H-O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要素禀赋的差异。其次,使用的要素不同。比较优势论是单一要素生产模型,而H-O理论是双要素生产模型,比较优势的来源并非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是由于要素相对丰裕而导致成本较低,一般认为比较优势论是基于外生的技术差异而导致的成本差异,而H-O理论是基于内生的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而导致生产成本的不同。此外,由于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比较优势论与要素禀赋论的贸易结果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