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瞳孔的改变主要有哪几种?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1)瞳孔的大小:是由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颈上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支配瞳孔散大肌)共同调节的。当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损伤时出现瞳孔散大,而交感神经纤维损伤时出现瞳孔缩小。在普通光线下瞳孔的直径为3~4mm,一般认为瞳孔直径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大于5mm为瞳孔散大。
1)瞳孔缩小: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交感中枢位于下丘脑(1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自C8至T2侧角的脊髓交感中枢(2级神经元),交换神经元后纤维经胸及颈交感干至颈上交感神经节(3级神经元),交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至上睑提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及汗腺和血管。一侧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常见于Honer综合征。如果损害双侧交感神经的中枢径路,则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见于脑桥出血、脑室出血压迫脑干或镇静催眠药中毒等。
2)瞳孔散大:见于动眼神经麻痹。由于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在神经的表面,所以当颞叶钩回疝时,首先出现瞳孔散大而无眼外肌麻痹。视神经病变失明及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时瞳孔也可散大。
(2)瞳孔光反射异常:见于光反射通路损害。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缩小的反射,分为直接光反射和间接光反射。
其传导通路为: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上丘→中脑顶盖前区→两侧埃→魏核→动眼神经→腱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传导径路上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瞳孔光反射消失和瞳孔散大。但由于司瞳孔光反射的纤维不进入外侧膝状体,所以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及枕叶视觉中枢损害引起的中枢性失明不出现瞳孔散大及光反射消失。
(3)集合及调节反射异常:辐辏及调节反射是指注视近物时双眼会聚(辐辏)及瞳孔缩小(调节)的反射,两者也合称集合反射。
集合及调节反射的传导通路是:(集合反射)两眼内直肌→动眼神经正中核→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枕叶纹状区+顶盖前区(调节反射)→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动眼神经E-W核。
调节反射丧失见于白喉(损伤睫状神经)及脑炎(损伤中脑)。集合反射丧失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由于肌强直)及中脑病变。
(4)阿罗瞳孔: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可出现阿罗瞳孔,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及带状疱疹等。由于顶盖前区内支配瞳孔光反射和调节反射的神经纤维并不相同,所以调节反射仍然存在。
(5)艾迪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在普通光线下检查,病变瞳孔光反射消失;但在暗处强光持续照射,瞳孔可出现缓慢的收缩,光照停止后瞳孔又缓慢散大。调节反射也同样反应缓慢,以一般方法检查瞳孔不缩小,但让患者较长时间注视一近物后,瞳孔可缓慢缩小,而且比正常侧还小,停止注视后可缓慢恢复。伴有全身腱反射(特别是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若同时伴有节段性无汗及体立性低血压等,称为艾迪综合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