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新建纺织印染项目
[素材]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
7
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1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下表。现拟定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的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的噪声贡献值为54.1dB(A)。
(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
|
废水类别
项目
|
废水量/
(t/d)
|
COD
Cr
/
(mg/L)
|
色度(倍)
|
废水特点
|
织造废水
|
420
|
350
|
—
|
可生化性好
|
染
色
废
水
|
退浆、精炼废水
|
650
|
3100
|
100
|
浓度高,可生化性差
|
碱量废水
|
40
|
13500
|
—
|
超高浓度,可生化性差
|
染色废水
|
200
|
1300
|
300
|
可生化性较差,色度高
|
水洗废水
|
350
|
250
|
50
|
可生化性较好,色度低
|
印花废水
|
60
|
1200
|
250
|
可生化性较差,色度高
|
—
|
1720
|
—
|
—
|
—
|
问答题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的COD
Cr
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
Cr
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各工序废水混合浓度=(420×350+650×3100+40×13500+200×1300+350×250+60×1200)÷(420+650+40+200+350+60)=3121500÷1720=1814.8(mg/L);
(2)方案1的COD
Cr
去除率至少要达到(1814.8-500)×100%÷1814.8=72.45%。
本题中未给出中水水质,如给出,外排废水(包括中水)混合质量浓度达到500mg/L即可,此时,去除效率会低一些。
[考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问答题
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量/(新鲜水量+重复利用量)×100=(165+240+412.8)/(165+240+412.8+1600)×100=33.8%。[考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2)从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资源能源利用、废物回用利用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问答题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将两种可生化性好的废水(织造废水和水洗废水)进行分质处理,采用好氧生物处理—膜分离工艺,考虑60%回用,其余40%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其他可生化性差的废水基本采用方案1处理流程,取消好氧生物处理和膜分离单元,达到接管要求后全部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按照上述分质处理的方式,废水回用量=(420+350)×60%=462(t/d),重复水利用量=462+165+240=867(t/d),水重复利用率=867÷(867+1600)×100%=35.14%,满足35%以上的要求。
[考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和“二、项目分析(2)从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资源能源利用、废物回用利用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问答题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面源有效高度(m)、面源宽度(m)、面源长度(m)、污染物排放率(g/s)。[考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5)选择、运用预测模式与评价方法”。
问答题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项目为新建企业,厂界噪声达标评价量为噪声贡献值,根据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小于65dB(A)的昼间标准,也小于55dB(A)的夜间标准值,因此,南侧厂界噪声昼间和夜间均达标。[考点]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