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抓好营养计划落实 别让惠民工程变了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膳食状况堪忧,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问题,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并写进了《2012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指出,给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补充营养,这些钱是用在了刀刃上;有关部门和学校一定要抓好食品质量,让孩子吃得安全,让家长放心。
惠民工程,一呼百应,反响甚好,可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补助被克扣、运营成本过高、营养卫生欠佳甚至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孩子们的营养餐“变了味”,是对国家惠民政策的公然违背,必须要求各职能部门和社会拿出行动,将农村学生营养改善承诺兑现在阳光下。
贯彻落实政策,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让政府为民生负责。中央统一划拨经费竟被某县财政局拖延数月下发,学校只能赊账供餐。工作人员解释为“不着急的项目拨款会先被‘挪作他用’”,很难想象这样的政府如何做到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因此,政府牵头营养计划责任重大,地方政府要制定经费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支出标准,定期公开资金明细、学校及受益学生人数信息等,接受监督,规范管理。食品安检部门要严格把关食品流通各个环节,保证食品安全卫生。针对学校“有米无锅”现象,需要专门安排食堂建设资金,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和炊事人员配备,让每天3到5元的标准完全落实到学生的饭碗里。
合理搭配营养,实行供餐进退机制,让学校为学生负责。比硬件设施投入更紧迫的是普及农村贫困地区普遍缺乏的营养知识,不合理的配餐甚至用零食、火腿肠代餐是对营养改善计划的重大误读,完全达不到营养改善的目的。迫切需要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引导学校在政府、行业专家和媒体宣传等支持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可行的供餐方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膳食,努力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状况。实行严格供餐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制作管理模式,并对家长和社会公布菜单。暂用企业供餐模式需经由统一采购或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供应商,多重保障食品安全新鲜。
养成良好习惯,鼓励家长、社会监督,为孩子健康负责。营养餐入口的最后环节是学生自己,要注重发挥学校、各媒介的引导作用,使其配合家长督促孩子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日本就曾制定“食育推进计划”,提出“不吃早饭的儿童由4%减少到零”;配备正式营养教师,亲自指导少食、偏食儿童。营养餐的实施必须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尤其是学生家长和媒体监督,充分发挥其在确定供餐模式和单位、配餐食谱和安全监管等方面的作用。“校长陪餐”也许只是一个“放心餐”的噱头,重要的是落实膳食质量的监督体系,督促计划改进。无论校长陪不陪餐,都让家长和学生们同样安心放心。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保障祖国下一代的营养饮食和健康成长,是政府以及全社会沉甸甸的责任。杜绝阳光阙如、监督缺位下“变味”的营养餐,要求加快营养计划全面普惠、落实到位,将经费“花在刀刃上”,让广大农村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切实的改善,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