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A注册会计师是U会计师事务所指派的×公司20×2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在制订审计计划、实施风险评估时,A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与重要性相关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基于重要性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变动关系,A注册会计师决定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首先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然后据以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2)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时,A注册会计师特别考虑了作为×公司最大股东的Y公司的决策需要,以确保金额在重要性水平以下的错报不影响Y公司的经济决策。
    (3)为防止未发现错报和不重大错报汇总后构成重大错报,A注册会计师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仅相当于计划重要性的90%。
    (4)×公司的一部分原材料可能在地震中毁损,因无法进行现场评估,难以确定需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A注册会计师据此调低了评估的重要性水平。
    (5)为便于实施审计程序,A注册会计师将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的1%作为界定明显微小错报的界限。凡是金额低于这个界限的错报,都无须建议×公司调整。
    (6)因审计范围受限而无法针对某类交易获取足够数量的审计证据,A注册会计师利用重要性与审计证据数量的反向变动关系,调高了该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
    要求:
    请逐一考虑上述每种情况,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观点或做法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不当之处。如认为存在或可能存在不当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存在不当之处。重要性是评价错报是否重大的依据,注册会计师应当首先确定重要性,才能据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存在不当之处。由于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可能差异很大,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应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3)存在不当之处。一般情况下,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4)存在不当之处。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5)存在不当之处。明显微小错报界限不是注册会计师判断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错报的界限。

(6)存在不当之处。重要性水平是根据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评估确定的,不能人为地加以改变。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