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考点] 共犯人的认定
[解析] A项,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行为的人,而不包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情形,因此A项错误,不当选。
B项,教唆犯必须是引起他人的犯罪决意,即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如果强化他人已有的犯罪决意,即是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则只能认定为帮助犯。但如果行为人原本就有犯罪的念头,只是教唆其提前犯罪的,仍成立教唆犯。因此B项错误,不当选。
C项,教唆人主观上存在认识错误,但并不影响教唆犯的成立,小林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C项错误,不当选。
D项,教唆行为只要是引起他人犯意的动作即可,既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行动,眼神、手势等均可。因此D项正确,当选。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按作用划分,共犯人可以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按分工划分,共犯人可以分为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共犯人包括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是以作用为主、以分工为辅的分类标准。如同上题一样,必须对每一种共犯人的成立条件及其例外情形,进行仔细区分和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