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受众是上帝”作为当今中国传媒的口号合适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受众是上帝”的观点应该辩证地看待。 (1)必须承认,受众对当今中国传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受众是传媒的服务对象,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风格定位以及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受众是广告、利润的来源,是传媒权力之源,传媒必须赢得受众的青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的认可和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媒的兴衰。传媒刊播的内容,只有得到受众的认可和欢迎,才能赢得更多的用户,获得生存和发展,也能更好地发挥其宣传效能。在著名的4C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整个营销以消费者为核心,消费者需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营销策略,决定广告的内容和形式。 因此,任何传媒都必须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实际需求出发,站在受众乐于接受的角度来思考、筹划、运作媒体,重视受众调查及与受众的互动,确立传播目标,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作用,达到整体传播效果,也就是整合营销。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更需要追随受众需求特点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2)一味的追求“受众是上帝”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 “受众是上帝”的说法来源于“顾客是上帝”之类的提法。为了迎合受众,有的传媒主张少讲指导性,多讲趣味性,甚至把所谓的“可读性”“趣味性”“娱乐性”作为选稿的首选标准,淡化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报道炒作,各种猎奇怪诞之事、隐私秘闻,过度娱乐化新闻。受众是传媒的服务对象,并不是主宰和左右一切的“上帝”,一味迎合和迁就受众,使传媒被受众主宰和任意摆布,有悖于传媒所肩负的特殊使命以及必须坚持的党性原则。 在我国,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令法规和政府施政纲领,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大使命。传媒必须贯彻这一原则,注重所发文稿的思想性,即政治倾向。因此,传媒在顾及受众的需求时,决不可一味“软化”“生活化”而最终产生负面影响。其实,有的传媒以低俗的东西来迎合受众,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受众的低估和亵渎,广大受众是不会买账的。 因此,只有在坚持新闻宣传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把思想性和可读性融合起来,以各具特色而又健康向上的内容来争取受众,才是传媒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