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基本内容。(财政部财科所2007研)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商品具有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从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这种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过程就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质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从另一方面看,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具体形式怎样千差万别,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在商品生产中,这种抽象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就称之为抽象劳动。所谓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指的就是这种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所消耗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所特有的。在自然经济社会和在未来的产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因此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②活劳动创造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表明,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成商品的新价值。可见,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商品,其价值构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商品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它是过去的劳动即物化劳动所形成的价值转移到商品中来的;二是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就是揭示了包含在商品中的新价值是劳动者的活劳动所创造,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活劳动是指劳动者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消耗,即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加进了人的活劳动,才能使生产资料改变成为适合人们需要的新的使用价值。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属于物化劳动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借助于活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一切生产资料的价值,只能转移,自身不可能发生增殖。而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凝结在新产品中的活劳动则创造出新的价值。 ③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各种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因而各种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区别。既然商品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因此商品价值的量就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量决定的。衡量劳动量的单位是劳动时间,所以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某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基本内容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指社会总产品在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制度。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而分配社会财富,一般地说,投入资本得到利润,投入土地得到地租,投入劳动得到工资,投入资金得到利息。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①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国应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财产也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 ②正确认识劳动的质与量。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正确认识劳动的质与量,不能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的自然时间进行分配。在收入分配中,应充分体现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使同一单位的职工收入差别与他们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差别结合对应起来。 ③按要素分配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研究价值创造的理论,不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按要素分配是属于分配的范畴。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虽然不创造价值,但却是价值形成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应该参与分配。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不能混淆,按要素分配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