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市场失灵理论?
(1) 市场失灵的含义
当市场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社会边际估价和社会边际成本时, 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 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当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高于或低于生产商品的社会成本时, 消费者的估价与社会估价出现偏差, 社会资源并不会按社会估价的高低流动, 而是按照市场价格流动, 这时市场失灵。
(2)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
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公共物品的存在、 外部经济效果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四个方面。
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在现实经济中, 由于物质技术条件、 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 稀缺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 垄断普遍存在。 在垄断市场上, 由于企业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分离, 所以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社会给予商品的边际评价是消费者支付给商品的价格, 而社会为生产该商品支付的边际成本为企业的边际成本。 这时, 尽管消费者之间仍可以实现有效率的交换, 但社会并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最需要的商品组合。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不仅不能使用最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而且增加生产还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从而生产没有达到最优。 此外, 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 例如, 完全垄断厂商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 从而社会为生产既定的产量花费较多的成本,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采取寻租行为等。
②公共物品的存在。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公共物品的消费权力的机制失灵。 对于追求最大利润的私人企业而言, 生产者必须能把那些不付钱的人排斥在消费商品之外, 否则它就很难弥补生产成本。 由于非排他性, 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 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不支付就获得消费的权力。 这就是说, 在消费公共物品时, 每一个消费者都可以做一个免费乘车者, 造成公共物品市场供给不足。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使得私人供给的社会成本增加, 而社会利益得不到发挥。
③外部经济效果。 外部经济效果或外在性是造成社会估价与社会成本出现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外在性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 例如, 大气污染、 噪音以及私人绿化等。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 而且包括强加于他人的成本; 同样,它的收益不仅包括它收取的卖出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而且包括给他人带来的但又无法收取报酬的好处。 但是, 按照市场的原则, 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只会考虑他看到的收益和成本。 结果, 外部经济效果使得社会估价不等于社会成本, 并且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也没有提供一种机制, 让交易双方考虑对其他人所施加的经济效果。
④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 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 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的情况。 信息不对称导致效率损失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 逆向选择问题。 它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差的商品必将把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当交易双方的其中任何一方对于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另一方知道更多时, 就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第二, 败德行为。 个人在获得保险公司的保险后, 降低防范意识而采取更冒险的行为, 使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大的动机。 败德行为又称道德风险, 其产生的原因是非对称信息。 它会破坏市场的运行, 严重情况下会使得某些服务的私人市场难以建立。第三, 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委托人不能确切了解代理人的行为, 代理人可能追求他们自己的目标而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 一旦出现委托-代理问题, 其后果不仅是使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受损, 也会使资源配置的效率受损, 因为在没有委托-代理问题的情况下, 社会将生产出更高的产量。
(3) 纠正市场失灵的方法
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 可以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
①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 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 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于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 如航空航天、 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在这些行业中, 要么是高成本的技术, 要么是平均成本呈下降趋势, 因而大规模的经济是必需的。 这时, 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 对于垄断行业施行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 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制措施。 如果在政府管制以后, 企业仍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那么政府就应征收一定的特殊税收, 以利于收入的公平分配。 当然, 对于这类垄断行业, 政府也可以采取直接经营的方式来解决由于垄断所造成的市场失灵。 由于政府经营的目的不在于最大利润, 所以可以按照边际成本或者平均成本决定价格, 以便部分地解决由于垄断所产生的产量低和价格高的低效率问题。
②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 做到这一点, 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
针对市场决定公共物品供给量的困难, 可供选择的对策是利用具有集体性、非市场性和规则性特点的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是由政府代表集体做出的决策, 政府的选择最终取决于政治市场的均衡。 构成政治市场的需求者是公众、 选民或者纳税人, 而供给者是由政治家或者官员所组成的政府。 与市场运行一样, 公共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则, 以协调人们的行动, 反映人们的偏好。 在现实经济中, 公共选择的规则多采用一致同意和多数票规则。 就公共物品的供给而言, 集体决策即是投票表决,如果一项决策获得一致通过, 那么意味着所有的投票人会因此得到好处, 从而增进福利。 如果一项方案只得到多数票赞成, 那么这项方案不是帕累托最优的, 但可能是潜在最优的。
③外部经济效果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 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 税收和补贴政策是向施加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 而给予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等于边际外部利益的补贴的一种手段, 目的是使得厂商按照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决策。 直接调节是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强行控制外部经济的影响, 也可以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以上解决外部影响的方案的关键是外部成本或利益内部化。 此外, 科斯定理的结论也被用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 传统的方案并没有消除外部影响, 所以科斯定理建议, 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 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 通过市场谈判就可以解决外部影响。
④信息的不完全会带来许多问题, 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解决其中的一部分。 例如, 为了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生产, 否则, 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可能卖不出去。 生产者显然很难知道每个消费者的偏好的具体情况。 不过,在市场经济中, 这一类信息的不完全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正确决策——因为他们知道商品的价格。 只要知道了商品的价格, 就可以由此计算生产该商品的边际收益, 从而就能够确定他们的利润最大化产量。
但是, 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者至少不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完全信息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政府在信息方面进行调控。 信息调控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能够得到充分的和正确的市场信息, 即增加市场的“透明度”, 以便他们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