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
通过合资,提升了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实现了由产品引进到技术输出的飞跃。车型丰富,布局各个细分市场。
营销能力持续提升。主要表现为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并开始致力于完善渠道网络布局,在行业内部率先向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进行延伸和覆盖。
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为扩大零部件供给及整车生产布局,在多地开工建设工厂。
劣势:
合资企业双方员工观念不一致,导致交流沟通出现问题,使得在技术引进及生产进度方面滞后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
资金存在短缺问题导致销售网点和产品供应系统建立缓慢,长期贷款额度大、期限长,平均每年需还本付息几十亿元。
机会:
国内汽车市场存在继续增长的潜力。
三、四线城市汽车消费潜力巨大。
汽车消费逐步升级和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内汽车消费层次将更加丰富。
威胁:
竞争激烈。表现为厂商众多,竞争开始从低层次的价格战慢慢向高层次产品质量、服务维修体系等的竞争转移。
外部宏观经济政策不利。主要表现为国家已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企业资金趋紧。
汽车产业消费政策从“偏暖”向“中性”的变化,刺激汽车消费的一系列政策逐步退出能源短缺、环保问题,以及油价、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不断上升。
国内一些城市已出台或正在酝酿以“限牌、限购”为主要手段的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短期内会对一、二线城市的汽车市场形成一定制约,国内汽车销量难以迅速恢复以往几年的高增长态势。
波特五力模型中的五力分别是:①潜在进入者的进人威胁;②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③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④替代产品的威胁;⑤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潜在新进入者的进入威胁:潜在进入者将在两个方面减少现有厂商的利润:第一,进入者会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获得一些业务;第二,进入者减少了市场集中,从而激发现有企业间的竞争,减少价格一成本差。对于一个产业来说,进入威胁的大小取决于呈现的进入障碍与准备进入者可能遇到的现有在位者的反击。它们统称为进入障碍,前者称为“结构性障碍”,后者称为“行为性障碍”。结构性障碍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金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其他优势及政府政策。行为性障碍包括限制进入定价、进入对方领域。当现有公司对市场非常了解、拥有主要客户的信任、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且拥有专利产品技术、独占最优惠的资源、占据市场有利位置、获得政府补贴和经验曲线效应时,新进入者无论具有什么样的规模经济,都很难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①买方(卖方)的集中程度或业务量的大小;②产品差异化程度与资产专用性程度;③纵向一体化程度;④信息掌握的程度。
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可能是很激烈的:①产业内有众多的或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②产业发展缓慢;③顾客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是同质的;④产业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⑤产业进入障碍低而退出障碍高。
潜在新进入者的威胁相对较低。主要表现为汽车行业既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整个行业高端产品的差异性较为明显,消费者对汽车现有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均已慢慢形成。老品牌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渠道资源,在目前情况下,新企业建立自己的供应商体系和经销商体系将越来越难。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主要表现为汽车零配件行业的集中程度明显低于乘用车制造行业的集中程度。与零部件厂商相比,整车生产企业的品牌效应更高,采购规模很大,企业实力更强,因此,整车生产企业经常是零配件生产企业的重要用户,配件厂商的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车生产企业。而且一些大的汽车生产企业零部件自给率也很高,平均自产率达到50%~60%。
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厂商数量较多,还有一些其他行业巨头也已进入汽车行业,国内市场销售减速。汽车行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同定成本较高。生产时对专用性加工设备、装配线和专用型技术人才的依赖较大,导致退出壁垒较高。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主要有:①寻求资源;②寻求市场;③寻求效率;④寻求战略性资产。
大龙公司进行国际化经营,主要的动因是寻求资源、寻求效率和寻求市场。在国内销售低迷的时候将整车出口,表明是寻求市场。在越南建立合资企业,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便利的海上运输实现产品当地生产当地销售,主要表明是寻求效率和寻求资源。可出口到其他国家则表明寻求市场。
政治因素:越南政局的稳定性;执政党对待国外企业的态度(越南政府持欢迎,鼓励态度);执政党推行的政策(越南政府鼓励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税收、贷款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越南各政治利益集团对企业活动的影响。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2001~2010年.越南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2%,2010年人均GDP为1162美元,有利于汽车消费的发展);当前经济状况(越南不断降低关税水平,此外,还要考虑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其他一般经济条件(越南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社会因素:生活方式(越南消费者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增加汽车消费);文化价值观(虽然整体不富裕,但老百姓对汽车消费的要求很高。他们宁愿坐公共汽车,也不愿意开质量差、外观不美的私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