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砌体结构承重住宅,墙下条形基础宽1.2m,基础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Fk=150kN/m,基础埋深1.0m。地基土层:表层为黏土层,厚1m,重度
17.6kN/m3;其下为较厚的淤泥质黏土:重度18.0kN/m3,地基承载力标准值65kPa。利用换填砂垫层法处理地基,砂料为粗砂,最大干重度ρdmax=1.60t/m3。 |
单选题
计算出基础底面基底压力设计值为(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这里要求计算基础底面压力

单选题
砂垫层厚度的范围宜为(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79-2002)砂垫层厚度不宜小于0.5m,也不宜大于3m。
单选题
砂垫层压力扩散角的最可能取值范围是(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表4.2.1。
单选题
计算出砂垫层表面处的附加应力值最接近的值是(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这里要求计算基础底面附加压力
po=pk-pc=145-17.6×1=127.4kPa
答案为D。
单选题
若砂垫层厚度为2m,确定出淤泥质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根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公式:
f
a=f
ak+η
b·γ·(b-3)+η
d·γ
m·(d-0.5)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深度修正系数为1.0;宽度修正系数为0。
垫层顶面以上土的平均重度:

单选题
若砂垫层厚度为2m,则可以确定砂垫层的底宽为(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确定垫层的宽度:
b′≥b+2·z·tanθ=1.2+2·1.6·tan30°=3.5m
单选题
若砂垫层厚度为1.6m,经修正后淤泥质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5kPa;则垫层承载力的验算结果为(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垫层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公式:p
c+pz≤fa
垫层底面处附加压力:

单选题
若计算出pz+pcz=90.5kPa,fa=105kPa,则承载力满足系数为(
)。
单选题
采用中粗砂做垫层材料,分层压实的每层控制干密度不应小于(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砂垫层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施工时应分层压实,施工质量标准是控制压实系数:λ
c-

单选题
某处理砂土地基,砂土的最大干密度ρ
dmax=1.64t/m
3,最小干密度ρ
dmin=1.45t/m
3,砂土的相对密度(比重)d
s=2.70,天然孔隙比e
o=0.80。用砂石桩进行处理,要求处理后砂土地基的相对密实度D
r=0.80,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则可确定砂石桩间距最合适的是(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砂土地基等边三角形布置。
已知:最大干密度ρ
dmax=1.64t/m
3,最小干密度ρ
dmin=1.45t/m
3计算最小和最大孔隙比:
计算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
e
1=e
max-D
r1(e
max-e
min)=0.86-0.85×(0.86-0.65)=0.692
则根据公式计算的砂石桩间距:

故,选B。

单选题
用砂石桩处理黏性土地基,确定桩土面积置换率m=0.20,则砂石桩间距最合适的是(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对于黏性土地基
等边三角形布置时:

根据公式:

有:
所以:

故,选D。

单选题
假设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90kPa,桩土面积置换率m=0.20,则可确定经砂石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砂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79-2002)8.2.8条: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通过规范(7.2.8-1)式估算。
规范(7.2.8-1)公式:f
spk=m·f
pk(1-m)·f
sk
式中:f
sk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代入:f
spk=m·f
pk+(1-m)·f
sk
=0.2×300+(1-0.2)×90
=132kPa
故,选A。
{{B}}[11~13]{{/B}}
该题是砂石桩法处理地基的一道题目,主要考核砂石桩间距的确定和经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确定砂石桩间距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8.2.2条砂石桩的间距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粉土和砂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4.5倍;对黏性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3倍。初步设计时。砂石桩的间距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对于松散粉土和砂土
等边三角形布置时:

正方形布置时:

对于黏性土地基
等边三角形布置时:

正方形布置时:

单选题
初步设计振冲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2.8条,初步设计时可以利用下述公式估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spk=m·f
pk+(1-m)·f
sk
根据已知条件有:

单选题
经处理后的复合地基进行变形验算时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以采用(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2.9条,振冲处理的地基变形计算时,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可以按下式进行计算:
Esp=[1+m·(n-1)]·Es
将已知条件代入:
Esp=[1+m·(n-1)]·Es
=[1+0.128×(2.5-1)]×5.6
=6.7MPa
故,选D。
单选题
如采用55kW振冲器布桩,合理的桩间距应该是(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参见《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2.3条。
单选题
如果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
spk=180kPa,那么较合适的复合地基桩土面积置换率是(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给出的,初步设计估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公式:
f
spk=m·f
pk+(1-m)·f
sk
进行变换:

根据规范,这里取:f
sk=f
k 所以有:
故,选C。
{{B}}[14~17]{{/B}}
该题考核振冲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复合土层变形模量的计算以及振冲桩间距的确定。

单选题
桩孔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之间的中心距离最合适的是(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4.2.3条,灰土或土挤密桩直径宜为300~450mm,桩孔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之间中心距,可为桩孔直径2.0~2.5倍。也可按下式估算:
其中:
根据已知条件,有:

所以:

桩孔宜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之间中心距,可为桩孔直径的2.0~2.5倍,为:(2.0~2.5)×0.4=0.8~1.0m;故可取1.0m。
故,选A。

单选题
按正方形布桩,假设桩间s=900mm,桩孔的数量最合适的是(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桩孔数量计算公式:

对于桩孔按正方形布置时:d
e=1.13·s
将已知条件代入:d
e=1.13·s=1.13×0.9=1.017m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4.2.1条,建筑物地基采用整片处理时,超出建筑物外墙基底面外边缘的宽度,每边不小于处理土层厚度的1/2,并不应小于2m。这里,取每边外延2m代入计算。
则:A=(46+2×2)·(12.8+2×2)=840m
2而:
所以:
故,选D。

单选题
经处理后的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比较合适的是(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4.2.8条;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或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但对于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处理前的2.0倍,并不应大于250kPa。故,选C。
单选题
桩孔拟采用灰土填料,要求分层压实,填料夯实后的控制干密度不应小于( )。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4.2.6条;灰土桩孔内的填料,应根据工程要求或处理地基的目的确定,桩体的夯实质量宜用平均压实系数控制。
当桩孔内用灰土或素土分层回填、分层夯实时,桩体内的平均压实系数

值,均不应小于0.96。
所以有:
填料夯实的控制干密度ρ
d=

单选题
排水竖井的间距较合适的是( )。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5.2.5条,排水竖井的间距可根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和预定时间内要求达到的固结度确定。设计时,竖井间距可按井径比n选用
(n=d
e/d
w,d
w为竖井直径,对塑料排水带可取d
w=d
p)。
根据已知条件:
则:d
e=n·d
w=20×66.2=1324mm
根据竖井的有效排水直径与间距f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排列时:
ι=d
e/1.05=1.324/1.05=1.261m
故,选A。

单选题
采用大面积堆载△σz=100kPa,当黏土层平均固结度达U
z=50%时,黏土层的抗剪强度可以确定为(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对于正常固结饱和黏性土地基,某一时间的抗剪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将已知条件代入:

单选题
若黏土层在堆载产生的附加应力作用下,孔隙比达到e=0.85时,黏土层的最终竖向变形量最接近( )(经验系数ξ取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预压荷载下地基的最终竖向变形量按下式计算:

这里不存在分层,根据已知条件代入:
所以,选B。
{{B}}[22~24]{{/B}} 该题是堆载预压处理饱和黏性土地基的一个例子;需要确定排水竖井间距、堆载预压过程中土的抗剪强度的计算以及黏土层竖向变形量的计算。

单选题
加荷开始后120天,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为(不考虑竖井井阻和涂抹影响)( )。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公式(5.2.7)进行计算。
公式中α、β由规范表5.2.7:

根据砂井的有效排水柱体直径:d
e=1.05·ι=1.05×1.4=1.47m
井径比:n=d
e/d
w=1.47/0.07=21,则:

固结度的计算:

单选题
若考虑竖井井阻和涂抹对土体固结的影响,取s=2,涂抹区的渗透系数k
s=

=0.2×10
-7cm/s。则加压120天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为(
)。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首先计算袋装砂井纵向通水量

所以,选B。
{{B}}[25~26]{{/B}} 该题是堆载预压处理饱和黏性土地基的一个例子;需要确定堆载加载期间地基的平均固结度。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包括两部分: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和向上竖向排水平均固结度,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公式(5.2.7)进行计算。一级或多级等速加载条件下,当固结时间为t时,对应总荷载的地基平均固结度可按下式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