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周礼.地官.小司徒》问题:(1)以上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2)对以上制度进行简要介绍。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井田制。 (2)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作为一个耕作的单位,称为“一田”,是当时一个劳力所能耕种的标准。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面积约为一平方里。十井称为“一成”,百井称为“一同”。在井田制下,卿大夫以下的贵族所分得的田地,不经王室或公室的特许,是不得随意买卖转让的,这就是“田里不鬻”,因而称为“公田”。西周晚期以后,随着私田的出现,井田制逐渐衰落。
【答案解析】解析:要找准两段材料中的核心词语“井”,同时又谈到公田。由此判定此处谈的正是西周的井田制。继而可以将此题看作关于井田制的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