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抗震等级为一级。粱、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纵向受力钢筋均采用HRB400钢筋。框架中间楼层某端节点平面及节点配筋如图所示。
该节点上、下楼层的层高均为4.8m,上柱的上、下端设计值分别为,
;下柱的上、下端弯矩设计值分别为
节点上层柱反弯点距节点距离: 节点下层柱反弯点距节点距离: 故Hc=H1+H2=4.316m
假定框架梁KL1在考虑x方向地震作用组合时的梁端最大负弯矩设计值Mb=650kN·m;梁端上部和下部配筋均为525(As=
=2454mm2),as=
多层框架结构,根据《混规》11.6.2条规定: 由《混规》式(11.6.2-3)及规范11.3.2条条文说明: 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梁端上部、下部对称配筋时,x=0<2,故:。
假定框架粱柱节点核心区的剪力设计值Vj=1300kN,箍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间距s=100mm,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最小体积配箍率ρv,min=0.78%;箍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as==40mm。试问,在节点核心区,下列何项箍筋的配置较为合适?
A.8@100
B.10@100
C.12@100
D.
bj=bc=600mm;hj=hc=600mm,ηj=1.0,γRE=0.85 由《混规》式(11.6.4-1): 解之得: Asvj≥297mm2 采用四肢箍:Asv1=Asvj/4=74.3mm2 初选10@100(Asv1=78.5mm2) 最小体积配箍率,规范11.6.8条:ρv,min=0.78%>0.6%,满足 故取10@100。 关键是应复核节点核心区箍筋的最小体积配箍率,《混规》11.6.8条作了规定。
下述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观点,其中何项不妥?
根据《混规》10.1.8条,ξ>0.3时,不应考虑内力重分布,故A项不对;《混规》10.1.2条,C项正确;《混规》10.1.2条,B项正确;《混规》11.8.4条,D项正确。 预应力框架柱的抗震构造要求,《抗规》附录C也作了具体规定。
某框架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其施工图采用平法表示,如图所示。双排钢筋,取as==65mm。试问,在KL1(3)梁的构造中(不必验算箍筋加密区长度),下列何项判断是正确的?
梁端纵向钢筋为两排布置.as==65mm h0=h-as=585mm 梁端配置纵筋最多的截面为825,As=3927mm2 根据《混规》11.3.6条,箍筋最小直径为: dmin=8+2=10mm,违规 《混规》11.3.6条第3款规定,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11.3.6-2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