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M/P=L=kY-hr。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Y=hr/k+m/k或r=kY/h-m/h,以Y为横轴,r为纵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的。
(2)LM曲线的斜率。由r=kY/h-m/h可看出LM曲线的斜率为k/h。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①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k。h一定时,k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②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k一定时,h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缓。一般情况下,LM曲线斜率为正值,LM曲线由左下向右上倾斜,这一区域称为中间区域,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时,货币投机需求将成为无限,即h为无穷大,LM曲线斜率为零,LM曲线成为一水平线,这一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当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即h为零时,LM的斜率为无穷大,LM曲线为竖直线,此时被称为古典区域。
(3)LM曲线的移动。由LM曲线表达式r=kY/h-m/h可看出,引起LM曲线移动的有以下两种因素:
①货币需求对收入及利率的敏感系数k、h的影响。当k增大或h减小时,LM曲线越陡峭,发生逆时针转动。反之,LM曲线顺时针转动。
②实际货币供给量m。当名义货币供给量M增加或物价水平P下降,LM曲线向右下方平移。反之,向左上方平移。其中,名义货币供给量由国家货币当局根据需要而调整。增加货币供给量属于膨胀性货币政策,减小货币供应量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LM曲线可清楚看出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