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采用砂石桩处理软土地基,设计砂石桩直径d=550mm,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砂石桩按规范要求施工,成桩后桩体的承载力特征值fa=300kPa。
单选题
某处理砂土地基,砂土的最大干密度ρ
dmax=1.64t/m
3,最小干密度ρ
dmin=1.45t/m
3,砂土的相对密度(比重)d
s=2.70,天然孔隙比e
o=0.80。用砂石桩进行处理,要求处理后砂土地基的相对密实度D
r=0.80,不考虑振动下沉密实作用,则可确定砂石桩间距最合适的是{{U}}
{{/U}}。
- A.2.64m
- B.2.10rn
- C.1.50m
- D.2.75m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砂土地基等边三角形布置。
已知:最大干密度ρdmax=1.64t/m3,最小干密度ρdmin=1.45t/m3计算最小和最大孔隙比:
[*]
计算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
e1=emax-Dr1(emax-emin)=0.86-0.85×(0.86-0.65)=0.692
则根据公式计算的砂石桩间距:
[*]
故,选B。
单选题
用砂石桩处理黏性土地基,确定桩土面积置换率m=0.20,则砂石桩间距最合适的是{{U}} {{/U}}。
- A.2.20m
- B.1.76m
- C.1.65m
- D.1.15m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对于黏性土地基
等边三角形布置时:[*]
根据公式:[*]
有: [*]
所以:[*]
故,选D。
单选题
假设黏性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90kPa,桩土面积置换率m=0.20,则可确定经砂石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U}}
{{/U}}。
- A.132kPa
- B.146kPa
- C.115kPa
- D.120kPa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砂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79-2002)8.2.8条: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也可通过规范(7.2.8-1)式估算。
规范(7.2.8-1)公式:fspk=m·fpk(1-m)·fsk
式中:fsk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代入:fspk=m·fpk+(1-m)·fsk
=0.2×300+(1-0.2)×90
=132kPa
故,选A。
{{B}}[11~13]{{/B}} 该题是砂石桩法处理地基的一道题目,主要考核砂石桩间距的确定和经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确定砂石桩间距参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8.2.2条砂石桩的间距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粉土和砂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4.5倍;对黏性土地基,不宜大于砂石桩直径的3倍。初步设计时。砂石桩的间距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对于松散粉土和砂土
等边三角形布置时:
[*]
正方形布置时:
[*]
对于黏性土地基
等边三角形布置时:
[*]
正方形布置时:
[*]
单选题
有一独立柱基础,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设计值F=1340kN,基础及其工程地质剖面图如图5-4所示。由于建筑场地的限制,基底指定设计成正方形,基底边长为3.5m,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对地基进行处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法处理柱基下淤泥质土,形成复合地基,使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已知:

(1)桩直径D=0.5m,桩长L=8m;
(2)桩身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f
cu·k=1800kPa;
(3)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0.4;
(4)桩周土的平均摩擦力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由桩周土和桩端土抗力提供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
[*]
由桩身强度计算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
Ra=ηfcuAp=0.4×1800×0.196=141.12kPa
两者取小值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因为经深度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fa=fspk+ηdrm(d-0.5)
所以,根据地基设计的原则pk≤fa=fspk+ηdrm(d-0.5)
这里估算,取pk=fspk≤fa
[*]
所以[*]由此得m=0.198
1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
[*]
所以,搅拌桩的桩数,[*]取n=13根。选A。
单选题
某二层砖混结构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埋深d=1.2m,基础作用竖向荷载F=100kN/m,地基中淤泥全部挖除,用砂换填,垫层厚度为1.3m,要求干密度达到16kN/m
3。如图5-2,验算地基承载力,其软弱下卧的承载力验算式左右两端与{{U}}
{{/U}}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①基础底面平均压力:
[*]
②基础底面处土自重压力:
pc=18.5×0.8+(18.5-10)×0.4=14.8+3.4=18.2kPa
③垫层底面处土自重压力:
pcz=18.5×0.8+(18.5-10)×1.7=14.8+14.45=29.2kPa
④垫层底面处附加压力:
对条形基础[*]
式中 b-基础宽度;
pk-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
z-基础底下垫层厚度;
θ-垫层压力扩散角,z/6=1.3/1.2=1.08,查《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表4.2.1得θ=30°。
[*]
⑤砂垫层下淤泥质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65kPa,经深度修正后承载力特征值为:
[*]
⑥验算垫层下卧底面地基承载力:
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中式(4.2.1-1)
pz+pcz≤fa
39.6+29.2=68.8a=88.4kPa
满足要求,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