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合理。因为该招标规定没有违反任何法律、法规的规定。
《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试题一分析]
[问题1]
这里考生要对《招标投标法》有着比较清晰的认识。从《招标投标法》的角度来看,虽然《招标投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也不得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但是并没有规定不允许采取低价中标的原则。因此评标采用最低评标价中标的原则并不违反《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同时也没有与其他法律、法规相抵触。
根据《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标人的投标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
(二)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并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是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从第四十一条规定可以看出,如果出现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低于成本价的情况,投标人不能中标,所以采取低价中标的原则并不会出现由于投标人恶意低价(低于成本)而对项目建设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因此采取低价中标的原则也是合适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不正确。
招标代理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应拒绝接受投标人C的补充材料,因为根据《招投标法》规定,投标人C在投标截止时间之前所递交的任何正式书面文件都是有效文件(都是投标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补充文件与原有投标文件共同组成一份投标文件,而不是两份相互独立的投标文件。
[分析] 本题的要点有如下两个。
一个是《招标投标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投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可以补充、修改或者撤回己提交的投标文件,并书面通知招标人。补充、修改的内容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但是题目中给出的是“在规定的开标时间前1小时,投标人C又向招标人递交了一份补充材料,……”,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规定。
《招标投标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也就是说开标时间和投标截止时间是同一个时间,所以在此之前补充、修改的内容均为投标文件的组成部分。所以,招标代理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刁;应拒绝接受投标人C的补充材料。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A的总工期为:3+9+6-2=16(月)
A的综合报价=360×PVIF1%,3+900×PVIF1%12+1100×PVIF1%,16
=360×0.970+900×0.887+1100×0.852=2084.7
B的总工期为:4+8+6-2=16(月)
B的综合报价=400×PVIF1%,4+1050×PVIF1%,11+1080×PVIF1%,16
=400×0.960+1050×0.896+1080×0.852=2244.96
C的总工期为:3+8+6-2=15(月)
C的综合报价=380×PVIF1%,3+1080×PVIF1%,12+1000×FVIF1%,15-20×PVIF1%,15
=380×0.970+10080×0.887+1000×0.861-20×0.861
=2170.34
因此,A单位评标价最低,应选A单位为中标人。
[分析]
本题已经在题目中给出复利现值系数表,所以应当利用复利现值公式进行计算。本题计算并不复杂,只是需要在两个方面给予重视:一是明白什么是“搭接时间”,题中已经给出了清晰的解答,要理解并不困难,关键是在计算时要正确地计算重叠的时间;二是要注意题目中“……若投标人自报工期少于16个月,在评标时将考虑其给建设单位带来的收益,折算成综合报价进行评标。”的描述,而且相应的值也应当折算成现值参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