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下一代网络是(1)驱动的网络,基于(2)交换技术,采用(3)的体系结构,为融 合异构网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b)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中,软交换设备位于(4)层,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5)控制和(6)控制功能。(7)负责 No.7 信令网和分组网之间信令的转换,它位于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中的(8)层。(9)负责各种增值业的逻辑的产生、执行和管理等,它位于下一代网络的(10)层。
(c)软交换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的接口一般是(11)或(12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 结合其他相关协议特点发展而成的一种协议。
(d)在 IMS 体系结构中,控制层的核心是(13)实体,其基本功能是执行多媒体呼叫控制。在数据与应用层,IMS 引入了(14),用于用户数据存储、认证、鉴权和寻址等。IMS 采用(15)协议作为呼叫会话控制协议。
(1)业务
(2)分组
(3)分层
(4)控制(或网络控制、呼叫控制)(多个“层”字也算对)
(5)呼叫(或呼叫控制)(5 和 6 的答案可交换)
(6)连接(或连接控制)(5 和 6 的答案可交换)
(7)SG (或信令网关)
(8)接入(或边缘接入)(多个“层”字也算对)
(9)AS(或 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
(10)业务(或应用)(多个“层”字也算对)
(11)MGCP (或媒体网关控制协议)
(12)H.248/Megaco (任写一个也对)
(13)CSCF(或呼叫会话控制功能)
(14)HSS(或归属用户服务器)
(15)SIP(或会话初始化协议、会话启动协议)
本题考查下一代网络概念,分层结构以及网络控制层作用。软交换设备与媒体网关之间 的接口以及 IMS 体系结构。
下一代网络是一种业务型驱动网络。通过业务和呼叫完全分离,呼叫控制和承载完全分 离,从而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独立于网络,下一代网络是基于分组的网络,是 一种开放式综合业务架构,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的网络。它采用 分层体系结构,包括媒体接入层、核心交换成、网络控制层、业务管理层。
下一代网络分为边缘接入层、核心交换层、网络控制层和业务管理层,软交换设备位于 网络控制层。网络控制层实现呼叫控制,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完成基本的实时呼叫 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它是与业务无关的,目的是支配网络资源,软交换要支持众多的协议 接口。信令网管(SG)负责 NO.7 信令网和分组网之间信令的转换,它位于下一代网络体系 结构中的边缘接入层,应用服务器负责各种增值业务的逻辑的产生、执行和管理等,它位于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层。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通信接口
作为 NGN 中的核心设备,软交换要与网络中很多的功能实体进行交互。为了便于网络 各部件的独立发展,软交换技术与其他功能实体间必须采用标准的、开放的接口及各种协议。 软交换主要有以下通信接口 :
a:软交换与媒体网关间的接口。该接口用于软交换技术对媒体网关的承载控制、资源控 制及管理,可使用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或H.248/Megaco 协议。
b:软交换间的接口。该接口可采用 SIP-T(SIPforTelephony)或承载无关呼叫控制(BICC) 协议,用于不同软交换间的交互。BICC 协议由ITU-T 提出,由于其与七号信令(SS7)网络的高度兼容性而成为多数运营商的首选。SIP-T 协议由 IETF 提出,其优点是扩展能力强,也将作为NGN 软交换间的可选接口。目前 SIP-T 要解决的问题是其自身的稳定和与 SS7 网络的互通。
c:软交换与应用服务器之间的接口。该接口提供对第 3 方应用和各种增值业务的支持功能。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接口协议是 SIP,软交换作为应用服务器前端的 SIP 代理(SIPProxy)。该接口也可以使用 API,如ParkyAPI 等。另外一种趋势是使用 SIP-S(SIP-Servlet )。
d:软交换与策略服务器之间的接口。该接口提供对网络设备的工作进行动态干预的功 能,可使用公共开放策略服务(COPS)协议。
e:软交换与信令网关间的接口。该接口用于传递软交换技术和信令网关间的信令信息, 一般采用信令控制传输协议(SCTP)。根据被传送的信令信息的不同,在 SCTP 之上可以使 用不同的 SIGTRAN 协议栈,如 SCTP/M3UA、SCTP/M2UA. SCTP/IUA 等。
f:软交换与媒体服务器之间的接口。该接口协议一般采用 MGCP、H.248协议。软交 换技术也可以通过 SIP 协议来引导媒体服务器提供必要的媒体交互功能。软交换同样可以 通过 SIP 协议或 H.323 协议将呼叫传送到应用服务器,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服务器接受该 呼叫,并驱动媒体服务器提供必要的媒体交互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 SIP 协议的情况下,软交换或应用服务器是采用第 3 方呼叫控制方式来控制媒体服务器的,而且媒体服务器只能被动等待软交换技术或应用服务器的“邀请(INVITE)”,媒体服务器本身不能发出 “INVITE”。
g:软交换与 SIP 代理间的接口。该接口用于 SIP 代理的接入,采用 SIP协议。
h:软交换与网管服务器之间的接口。该接口用于提供网络管理功能可使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
i:软交换与计费中心、数据库、目录服务器之间的接口。该接口提供对数据库、目录服 务等的访问,并向计费中心提供计费信息等。该接口为各种 API。
j:软交换与智能网业务控制点(SCP)间的接口。该接口提供对现有智能业务的支持能 力,采用现有的智能网应用协议,如 INAP、CAMEL。
k:软交换与网守之间的接口。该接口用于基于 H.323 的 IP 电话系统的网守设备接入软 交换体系,可采用 H.323 的登记、接纳和状态(RAS)协议。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 IP 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 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IMS 体系结构图
IMS 体系结构和 CSCF 的设计利用了软交换技术,实现了业务与控制相分离、呼叫控制 与媒体传输相分离。IMS 虽然是 3GPP 为移动用户接入多媒体服务而开发的系统,但由于它全面融合了 IP 域的技术,并在开发阶段就和其他组织进行密切合作,使得 IMS 实际已经不 仅仅局限于只为移动用户进行服务。 IMS 体系结构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