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蒋某购物后,将购物小票随手扔在超市门口。白某捡到小票,立即拦住蒋某说:“你怎么把我购买的东西拿走?”蒋某莫名其妙,白某便向蒋某出示小票,两人发生争执。适逢交警丙路过,蒋某请丙判断是非,丙让蒋某将商品还给白某,有口难辩的蒋某只好照办。关于本案的分析(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
  • A.如认为交警丙没有处分权限,则白某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
  • B.如认为盗窃必须表现为秘密窃取,则白某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
  • C.如认为抢夺必须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则白某的行为不成立抢夺罪
  • D.白某虽未实施恐吓行为,但如蒋某心生恐惧而交出商品的,白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诈骗罪(既遂)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欺骗行为——对方(受骗者)产生(或继续维持、强化)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损害。其中,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是诈骗罪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这个环节中,又要求财产处分人是具有处分财产权限或地位、具有处分能力的人。如果行为不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地位,或者不具有处分财产的能力,则行为人不能构成诈骗罪。故在本案中,如果认为交警丙没有处分财产的权限,则行为人白某的行为不成立诈骗罪。A项正确。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关于盗窃罪是否必须表现为秘密窃取,理论上存在不同观点,当然,如果认为成立盗窃罪必须表现为秘密窃取,那么在本案中,白某不是秘密窃取财物,则白某的行为不成立盗窃罪。B项正确。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关于抢夺罪是否必须表现为趁人不备公然夺取,在理论上也存在不同观点。如果认为抢夺必须表现为乘人不备公然夺取,则白某的行为在本案中显然不符合此条件,故不成立抢夺罪。C项正确。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行威胁,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的基本结构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行威胁——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对方基于恐惧心理处分财产——行为人或第三者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从敲诈勒索罪的基本结构可以看出,本罪在客观上必须具有对他人实施威胁的行为。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当场或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如果当场遭受的恶害是足以压制他人反抗的暴力,则成立抢劫罪)。威胁内容的种类没有限制,包括对被害人及其亲属等人的生命、身体、自由、名誉等进行威胁。如果没有威胁、恐吓行为,则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敲诈勒索行为,即使被害人心生恐惧而交出商品,也不能认定行为人构成敲诈勒索罪。所以,D项错误。
   本题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