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

(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及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问答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正确答案】

西周: 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 建有宗庙和社稷; 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 但身份不同; 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古希腊: 公民享有参政权; 建有神庙、 广场、 城墙等设施; 小国寡民, 以城市为中心。

【答案解析】

西周: 根据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 拓殖建“城”, “国人”居于城内得出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 根据“都城必置宗庙, 立社稷, 建高墙, 是国家的象征”得出建有宗庙和社稷; 根据“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 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得出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 但身份不同; 根据“建高墙”得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古希腊: 根据“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 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得出公民享有参政权; 根据“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 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得出建有神庙、 广场、 城墙等设施; 根据“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 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得出小国寡民, 以城市为中心。

问答题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发达的贸易; 独立自治的传统。

【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发达的贸易; 独立自治的传统等方面概括。

问答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统治区域; 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 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答案解析】

根据“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并结合所学可从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促进礼乐制度与文明的传播、 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社会的长久稳定等方面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