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 (2016年第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要着力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摘自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2015年2月11日)
材料2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摘自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月23日)
材料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形成的成果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今后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出的新要求。
“四个全面”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从哲学的高度来讲,“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4月1日)
问答题 16.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
【正确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四个全面”来自实践,要发挥好它对实践的指导和引领作用,还须回到实践中去经受检验,以进一步发展完善。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应.来自实践的认识或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来自实践的“四个全面”对新的实践又具有指导引领作用。“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都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的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循环往复的演进过程。
【答案解析】本题以“四个全面”为主题。材料1主要讲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和提出的必要性;材料2主要讲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理论基础及其重要性;材料3主要讲述了“四个全面”的提出及其发展历程。
第一问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回答“四个全面”的过程性,题目已指明作答方向。考生可结合认识的本质及认识的发展规律相关知识点及“四个全面”的提出和发展历程进行具体作答。第二问要求从辩证法的角度回答“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所体现的辩证思维。考生可将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点与“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相结合进行具体作答。
问答题 17.“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
【正确答案】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与方法,承认事物的联系与发展,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四个全面”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的思想,揭示了“四个全面”之间及各个“全面”战略目标和举措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四个全面”体现了矛盾分析方法,它既直指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主要矛盾,抓住了发展中的“牛鼻子”,又对各种矛盾心中有数,以通过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四个全面”还体现了整体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了全局观。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