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地铁项目全长1178.04m。其中车站长180.00m,区间长998.04m。车站结构为三拱两柱双层结构,采用暗挖法施工。车站共设四个出入口,其中西南、西北出入口设置在街角绿化带内,东北、东南出入口与规划中的某地产建筑物合建;车站南北两端各设置一条风道,风亭分别位于车站西南角和东北角,设有两个通风口,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南位置,与车站两端头连接,施工期间作为车站的施工通道。
根据通风要求,在区间两端距车站30m左右各设有的两个面积15m2的迂回风道,总面积30m2;在隧道中间设运营期的联络通道并与排水泵房合建,施工期间兼作施工通道;另外,根据区间隧道人防段设置的暂行规定,设置双向防护密闭隔断门,防护段长9.9m。区间施工方法采用暗挖法施工,标准单线单洞断面采用台阶法施工,分别采用中隔壁法、侧壁导坑法等。明挖竖井采用喷混凝土格栅-内撑体系作为围护结构。
问答题
简述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正确答案】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期的废气对空气的影响,施工期的废气主要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及施工场地作业和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由于地下挖掘出的土含水量较大,不易产生扬尘。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地防止扬尘扩散的措施,在从洞口向填埋场运输的过程中,撒在路上的土如果不及时清扫,会对沿途产生较大的扬尘污染,对周围产生较大的影响。
主要的环保措施包括:
(1)对施工工地进行有效隔挡;减少弃土的临时堆放,及时清运,避免风干后清运;对干燥弃土,必要时定时喷水;
(2)尽量采用袋装水泥,避免露天堆放;
(3)混凝土尽量避免在施工现场露天场合搅拌,可采用预搅拌混凝土或在隧道内搅拌;
(4)尽量避免在繁华区和居民区行驶,以减少市区交通压力,对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应做好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夜间运输,在填埋场和作业区设置围护栏;
(5)填埋场作业时进行喷水加湿;
(6)运输时进行压实和封闭;
(7)运土卡车要求完好无泄漏,装载时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不撒落,如果发生撒落事件,及时清扫和回收运输撒落的土石,经常清洗运土汽车及底盘泥土,出施工场界时应对车轮进行冲洗,减少车轮带土上路,减少粉尘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简述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正确答案】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察施工期间污水,包括:生产废水、施工作业面渗漏水、场地及设备冲洗水。疏干抽取的地下水较为清洁,直接排入路边雨水管道,这部分水排放对地表水不会产生影响。地下挖掘工作面的疏干水、弃土清运产生的泥浆废水,含有大量悬浮物,这些废水应作沉淀处理,达三级排放标准后,就近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对地表水不会产生显著影响。施工期生活污水可以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排至相应污水处理厂,不会对地表水产生直接影响。
相应的环保措施有:施工产生的废水按施工段集中收集,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直接排入城市雨水管道。车辆段和每个车站设置一个集水池、沉砂池,其规模依各地段地下水补给量而定,要求达到相关标准。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简述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正确答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疏干降水,会造成周围地下水位的暂时下降。如果不注意防渗措施,施工污染物可能会渗透至地下,影响地下水水质。
相应的环保措施:
(1)施工期地下水疏干会对地下水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要求对施工方案作认真选择,关键问题是如何减少疏干量和时间或做到不疏干;
(2)对每个疏水钻孔应采用合理的过滤器,过滤器的孔隙率应按含水层物质的最小粒径确定,避免细砂粒大量进入钻孔,使含水层大量物质流失而引起地表沉降;
(3)在地铁车站降水施工过程中,在疏水降落漏斗影响范围内应设立观测点,定期观测地表下沉量,当下沉量超过允许范围时,要停止疏水或调整疏水的降深值,以及采用其他避免措施;
(4)在车站开挖施工中,应保持作业地段的清洁,避免污水进入基坑和施工污物遗留在基坑内,防止降水停止后地下水回升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简述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正确答案】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的施工作业和弃土运输车辆。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辐射的噪声相互叠加,影响较大。
相应的环保措施有:
(1)对城区高噪声施工段进行有效隔挡,施工机械应尽量远离施工场地边界,保证施工场地外侧敏感点的噪声满足国家标准;
(2)运输车辆在穿越居民区、医院、学校、政府办公地等敏感区时,采取控制鸣笛及低速行驶以减少刹车次数,避免急刹车等,夜间尽量不穿越居民区;
(3)保障施工车辆进出通道畅通并加强交通管理,以避免由于运输作业影响交通秩序而产生的车辆鸣笛噪声污染;
(4)根据施工管理规定,在规定地段内不进行夜间施工,严禁高噪声、高振动设备在中午和夜间休息时间作业,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
(5)高噪声固定设备应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隔声罩或隔声屏进行降噪处理,同时尽可能避免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
(6)在学生考试期间(特别是高考期间)学校附近不得施工,运输车辆要绕行,所以要注意施工工期的合理安排;
(7)混凝土尽量避免在施工现场露天场合搅拌,可采用预搅拌混凝土或在隧道内搅拌,以减少机械搅拌的噪声影响,需连续浇灌作业时应合理准备,尽量缩短作业时间;
(8)加强宣传,特别是对距施工厂界30m范围内的居民应使其充分理解建设工程的重要性,同时对超标范围内的居民做好补偿工作;
(9)施工现场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固定声源,并尽可能远离环境敏感点;
施工期不得使用高音喇叭进行宣传或指挥生产。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简述施工期振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正确答案】施工过程中的振动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主要设备振动源强及其随距离的衰减,除打桩作业外,距一般施工机械10m处的振动水平为74~82dB,30m处的振动水平64~76dB,所以30m以外的混合区、商业区和交通干线两侧均能达到昼间75dB的要求,40m以外能够达到居民、文教区昼间70dB的要求。因此一般施工作业不会产生大的振动影响。
相应的环保措施有:
(1)严格按照有关的建筑物保护设计规范、标准,结合本地区地质及建筑物实际状况进行施工;
(2)合理布局施工现场;
(3)施工车辆,特别是重型运输车辆的运行途径,应尽量避开振动敏感区域;
(4)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除非必须连续作业的设备外,禁止夜间施工。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