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发展传播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发展传播学理论
发展传播学理论是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围绕传播与社会发展问题兴起的理论范式,以美国学者勒纳在 1958 年出版的《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为标志,一般被解释为运用现代的和传统的传播技术,以促进和加 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变革的过程。发展传播学它是在冷战背景下诞生的,研究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 题,其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传播学将大众传播视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有力的工具,认为媒介能有效率地传播关于现代性的信息,并且有助于将民主政治制度、实践及市场经济,传送 到经济落后的传统国家(如第三世界国家)。
(2)发展传播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由于全球大众传播领域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传播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理论范式 的转换和全球化的新发展视野,即 50 年代的现代化理论阶段、60 年代的依附理论阶段、80 年代以后的世界体系 理论阶段和全球化理论。
①现代化理论
以勒纳、施拉姆、罗杰斯及其他传统学派为代表,以“现代化理论”为核心的发展传播学模式主张应当通过 大众传播引进新思维和新做法,加速现代化进程。他们认为,大众媒介是加速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手段。 这一主导模式下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包括:
a.勒纳《传统社会的消失——中东的现代化》(1958),认为现代化过程就是城镇化、教育、大众传播的普 及和公众参与这四个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应扩张大众媒介,使其提供那些发展中国家快速的社会变迁所需要的 新观念、新习惯和新行为的“线索”。
b.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信息对发展中国家的作用》(1964),从宏观战略角度强调发展中国 家应充分重视大众传播的作用,加大力度、提高效应,以促进现代化。
c.罗杰斯《创新扩散》(1962),认为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之一,并把新思想、新事物的普及推广看 作特殊的传播形态。
②依附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现代化理论遭到批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第二代范式——依赖范式兴起。发展中国家通过 大众媒体寻求发展目标没有成功,反而发现大众媒介正在变成发达国家输出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工具,于是发展理 论遭到重新评价。他们认为,当下的工业化主导模式造成了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局面,而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推 动的大众传播事实上加深了这种局面。与大众传播相比,地方权力结构,传统价值观与经济体制对于社会变革制 约更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媒介也会受到社会结构和成本的限制。随着大众媒介的全球化,对国际传播不平等状态 的忧虑更使大众传播与文化帝国主义相连接。
在依附理论盛行时期,发展中国家大众传播的研究取向深受依附理论的影响,一些西方学者,如阿芒·马特 拉(Armand Mattelart)在拉美地区亲自实验,并展开对西方传播逻辑观念的批判。马特拉本人在智利亲身体会 到媒介依附关系的各种表现,亲眼见到智利遭遇迪斯尼文化的大量入侵,与多夫曼(Ariel Dorfman)合作了《如 何解读唐老鸭:迪斯尼卡通的帝国意识形态》一书。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对于重建国际信息传播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并于 1980 年由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推出了名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研究报告,产生了广泛影响。
③世界体系理论与全球化
沃勒斯坦在 1974 年创立了世界体系理论,以世界体系作为其分析单元,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整体的发展过程中探讨作为部分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他认为,世界经济是被多元政治结构所支解和整合 后的生产结构,是极度不平等的,是一种有利于那些能够在市场网络中实现各种垄断权的国家或地区的资本主义 逻辑。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许多传播研究者对国际媒介关系的研究受到世界体系理论的深刻影响,一些曾经的依附 理论支持者后来纷纷发展自己的理论观点,转向世界体系理论,如阿芒·马特拉、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 等人。
依附理论支持者所强调的依附关系是单向的,而世界体系理论则认为依附是双向的。处于边缘位置的发展中 国家媒介固然因其欠发达而对中心国家形成依赖,但处于世界体系中心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媒介公司同样要依赖于 边缘国家媒介的不发达状况而赢得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依附理论是静止的,而世界体系理论认为世界体系是 变动着的,并指出欠发达国家发展的意义主要在于如何改变自身在世界体系中的结构位置。
在世界体系理论的影响下,发展传播学研究产生了交互模式,或称参与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