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二)

实验材料:
一些食盐、一粒马铃薯、一只量杯(250毫升)、一把茶匙(5毫升)、两只小碗。
实验步骤:
(1)将3茶匙的食盐和1量杯的水混合。再把混合后的盐水倒在一只小碗里。
(2)往另一小碗里倒一些清水。
(3)将马铃薯切成6毫米厚的薄片。
(4)将一半的马铃薯片泡在盛清水的小碗里,另一半泡在盛盐水的小碗里。
(5)15分钟以后,用手将两只小碗里的马铃薯片都夹起来。试着将马铃薯片弯曲,比较两只碗里的马铃薯片的硬度和弹性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果:
泡在清水里的马铃薯片很硬,不容易弯曲;而泡在盐水里的马铃薯片却很软,很容易弯曲。
实验分析: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而移动的现象就是一种渗透现象。水分子总是通过细胞膜,向溶液浓度大的一侧移动。
泡在清水里的马铃薯片,由于马铃薯片里的盐含量大于清水,所以碗里的水分通过马铃薯的细胞膜向细胞里渗透,马铃薯细胞里的水量变多,马铃薯片就会变硬,不容易弯曲。
泡在盐水里的马铃薯片,由于马铃薯片里的盐含量小于清水,所以马铃薯片细胞膜里的水分就会通过细胞膜进入盐水,马铃薯细胞里的水量变少,马铃薯片就会变软,很容易弯曲。

单选题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发现影响渗透的重要因素是: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
渗透作用实验原理,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细胞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 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或水分子从水势高的一方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一方移动的现象。渗透现象 发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有半透膜;二、半透膜两侧有物质的量浓度差。本题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半透 膜,影响渗透的重要因素为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异。
因此,选择 D 选项。

单选题

该实验中,探求因果联系所运用的推理模式是: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
探求因果联系所运用的推理模式是求异法。求异法是指如果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与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 中,其先行情况中,只有一个情况是不同的,其他的情况完全相同,而两场合中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在被研 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是存在的,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是不存在的,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先行情况很 可能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具有因果联系。本实验,只有小碗里的盐有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出现两种不同结 果,故采用了求异法。B 选项,只有有 G 和无 G 的区别,导致不同现象,有 a 无 a,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 B 选项。

单选题

以下哪个现象契合上述实验结果?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
本实验体现了渗透作用原理。
A 项,爆花锅爆出爆米花原理为温度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与本实验不符,排除。
B 项,焉了的小草浇水后挺拔,说明细胞具有失水作用也有吸水作用,失水后复水能够恢复到原来生理状态, 与本实验不符,排除。
C 项,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相当于一个渗透膜,高浓度的盐水与细菌的细胞质的浓度可以形成浓度差,这样就形成了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而使细菌细胞质内的水分向外渗出,导致了细菌的脱水,与本实验契合,当选。
D 项,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松软是因为水蒸气中含有水分,可使酥脆的饼干变软,与本实验不符, 排除。
因此,选择 C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