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M公司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期末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原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假定不考虑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资料1:M公司2012—2013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事项。
    (1)2012年2月1日,M公司为生产新产品购建一新项目,接受N公司投入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该设备在N公司的账面原值为400万元,未计提折旧,投资合同约定的价值为400万元(假定是公允的),增值税税额为68万元。按照投资协议规定,M公司接受投资后,N公司占增资后注册资本1600万元中的20%。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假设净残值率为4%。
    (2)2012年3月1日,新项目投产,生产A产品。M公司购入生产A产品的丙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4万元,另外支付运杂费6万元。
    (3)2012年12月31日,结存的丙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60万元,市场购买价格为145万元;生产的A产品的预计售价为225万元,预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7万元,生产A产品尚需投入90万元。
    (4)2012年12月31日,由于生产的A产品销售不佳,上述设备的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重新估计的设备尚可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12万元。
    (5)2013年7月1日A产品停止生产后,设备也停止使用。9月1日M公司将设备与丁公司的钢材相交换,换入的钢材用于建造新的生产线。设备的公允价值为25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42.5万元;钢材的公允价值为26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44.2万元。M公司向丁公司支付补价11.7万元。假定该项交换有商业实质。
    资料2:M公司2012—2013年会计处理如下。
    (1)M公司2012年2月1日接受投资、2012年3月1日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固定资产入账金额为468万元。
    ②实收资本入账金额为320万元。
    ③原材料入账金额为206万元。
    (2)2012年12月31日,对原材料和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对丙材料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93.12万元。
    (3)2013年9月1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换入钢材入账价值为260万元。
    ②1—9月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为54万元。
    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6
        累计折旧            128.8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93.12
        贷:固定资产              468
    借:工程物资——钢材                          2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4.2
        贷:固定资产清理                              2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2.5
            银行存款                                  11.7
    借:固定资产清理    4
        贷:营业外收入    4
    要求:逐笔分析、判断资料2中各项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分别注明各项会计处理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事项(1)的会计处理①不正确。
   理由:固定资产入账金额中不应包含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税额。
   正确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2012年2月1日,M公司接受投资。
   借:固定资产——设备                    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68
       贷:实收资本                           320(1600×2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48
   会计处理②和③正确。
   (2)事项(2)的会计处理均不正确。
   理由:①关于存货,用丙材料生产A产品,A产品发生减值,丙材料应当按其可变现净值计量;②关于固定资产,因固定资产初始入账金额发生错误,所以计提减值准备的金额也发生错误。
   正确的会计处理为:①存货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225-7=218(万元),低于其成本250万元(160+90),丙材料应当按其可变现净值计量。
   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25-7-90=128(万元)。
   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28万元低于其成本160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万元(160-128)。
   借:资产减值损失    32
       贷:存货跌价准备  32
   ②固定资产2012年折旧额=(400-400×4%)÷5×10/12=64(万元),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400-64=336(万元),因可收回金额为300万元,需计提36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36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6
   (3)事项(3)的会计处理①和②正确。会计处理③不正确。理由:因事项(2)中固定资产减值金额错误,使得会计处理③数字错误。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2013年1—9月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300-12)÷4×9/12=54(万元),换出设备前的账面价值=300-54=246(万元)。
   M公司换入钢材的入账价值=250+42.5-44.2+11.7=26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246
       累计折旧           118(64+54)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6
       贷:固定资产          400
   借:工程物资——钢材                      26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4.2
       贷:固定资产清理                            2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2.5
           银行存款                                 11.7
   借:固定资产清理      4
       贷:营业外收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