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简述H-O理论。

【正确答案】

H-O理论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后经萨缪尔森不断完善形成。H-O理论是从要素禀赋相对差异出发,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贸易型态的理论。

(1)H-O理论的假设前提

①假设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L和资本K)。

②两国生产方法、技术、劳动生产率相同,即生产函数一样。

③一国的K相对丰裕,另一国L相对丰富,两国K/L不同。

④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种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且要素密集度固定。

⑤K相对丰裕的国家利率低,L丰富的国家工资率低。

⑥商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K、L在国内可完全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⑦不考虑需求,或两国需求偏好相同,并且不变。

⑧完全自由贸易,商品在两国间流动没有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等限制。

(2)H-O理论的基本命题

①产品生产靠单一要素是不可能的,两种要素的比例在生产商品中非常重要,即生产成本的高低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和要素结合的比例。

②国内、国际贸易都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贸易,贸易交换双方以K/L不同为标准条件,即一国将出口它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它稀缺要素密集的产品。也就是K丰裕的国家将出口K密集型产品,进口L密集型产品。反之亦然。

(3)H-O理论的基本结论

①如果两国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的K与L的劳动生产率一样,也会使产品成本产生差异,两国亦可发生贸易。

②一国若用自己相对丰裕的要素或资源生产,将会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则处于不利地位。

③国际贸易会使各国要素价格或要素报酬的差异缩小。

④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

⑤在两种产品、两种要素的情况下,如果生产要素(或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变,规模报酬不变,那么,生产要素单一增长(或两种要素增长速度不同)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绝对(或相对)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则绝对(或相对)减少。

(4)H-O理论的评价

①优点

a.H-O理论进一步用生产要素禀赋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比较成本有差异,在理论上有所发展和创新。

b.H-O理论把李嘉图的个量分析扩大为总量分析,直接比较两国生产要素总供给的差异,从一国经济结构中的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这些最基本的因素来解释贸易分工基础和贸易格局。

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虽属于比较成本理论的范畴,但生产要素禀赋的分析更加接近经济运行的现实,从而增强了理论的实用性。

②不足

a.建立在一系列假定基础之上的,如自由贸易、完全竞争、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一致、生产要素在国内能自由流动而在国际间不能流动、同种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劳动生产率等,而这些假定与现实有一定差距。

b.没有考虑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c.完全从要素禀赋、比较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国际贸易分工格局,没有考虑国际生产关系、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