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3年至2005年与投资业务有关的资料如下:

(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ABC公司达成协议,以市区200亩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和两栋办公楼换入ABC公司拥有的乙公司25%的股权和T公司10%的股权。甲公司200亩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为6760万元,公允价值为13520万元,未曾计提减值准备。两栋办公楼的原价为16900万元,累计折旧为12900万元,公允价值为3380万元,未曾计提减值准备。

ABC公司拥有乙公司25%股权的账面价值及其公允价值均为10140万元;拥有T公司 10%股权的账面价值及其公允价值均为6760万元。甲公司为换入乙公司25%的股权支付税费16万元,甲公司为换入T公司10%的股权支付税费4万元。

甲公司对乙公司投资具有重大影响,采用权益法核算,甲公司对T公司投资不具有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采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与乙公司、T公司的会计年度及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2007年1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40824万元,下列项目外,其账面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

单位:万元

【正确答案】

(1)编制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土地使用权和办公楼换人乙公司和T公司股权的相关会计分录。

计算甲公司获得的乙公司25%的股权的入账价值=(13520+3380)×[10140/(10140+6760)]+16=10156(万元)

计算甲公司获得的T公司10%的股权的人账价值=(13520+3380)×[6760/(10140+6760)]+4=6764(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0

累计折旧 12900

贷:固定资产 169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10156

长期股权投资一T公司 6764

营业外支出 62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000

无形资产 6760

银行存款 20

营业外收入 676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40824×25%-10156=50

贷:营业外收入 50

(2)编制2007年5月2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并收到现金股利的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 600×25%=15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150

借:银行存款 150

贷:应收股利 150

(3)编制2007年度因乙公司实现净利润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会计分录。

调整后的净利润=3800-(700-500)×80%-(1200-1000)÷20-(800-600)÷ 10=3610(万元)

甲公司应享有份额=3610×25%=902.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902.5

贷:投资收益 902.5

(4)编制2008年5月10日因乙公司发现2007年前期会计差错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会计分录。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7×25%=16.75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16.75

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13

盈余公积一法定盈余公积 16.75×10%=1 675

法定公益金 1.67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6.75

(5)编制2008年度因乙公司发生净亏损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会计分录。

调整后的净亏损=1900+(700-500)×80%+(1200-1000)÷20+(800-600)÷ 10=2090(万元)

甲公司应享有份额=2090×25%=522.5(万元)

借:投资收益 522.5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 522.5

(6)编制2008年12月31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账面余额=10156+50-150+902.5-16.75-522.5= 10419.7(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一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10419.25-10000=419.25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419.25

(7)编制2009年5月乙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加资本公积而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250

贷:资本公积 1000×25%=250

(8)编制2(1)9年10月31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支付的股权转让价款总额的90%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3000×90%=11700

贷:其他应付款[或:预收账款] 11700

(9)编制2009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的会计分录。

调整后的净利润=1000-(1200-1000)÷20-(800-600)÷10=970(万元)

甲公司应享有份额=970×25%=242.5(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 242.5

贷:投资收益 242.5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