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血压的概念及形成因素(以动脉血压为例)。
 
【正确答案】(1)血压的概念: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亦即压强,其国际单位为帕(Pa): (2)形成因素: ①血液充盈: 循环系统中血液充盈的程度可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表示,这一数值的高低取决于血量和循环系统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如果血量增多或血管容量缩小,则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就增高;反之则降低。 ②心脏的射血: 心肌收缩所释放的能量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是血液的动能;另一部分形成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并使血管扩张,这部分是势能。在心舒期,大动脉发生弹性回缩,将一部分势能转变为推动血液的动能,使血液在血管中继续向前流动。由于心脏射血是间断性的,因此在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同时由于血液从大动脉流向右心房的过程中不断消耗能量,故血压逐渐降低。 ③外周阻力: 主要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如果不存在外周阻力,心室射出的血液将全部流向外周,不会增加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④重力作用: 压力会随深度而均匀增加。如长颈鹿需要很大的心收缩压(260mmHg)才能将血液运输到头部,当长颈鹿的头从4.5m高处低下饮水时,颈部静脉瓣膜可阻止血液流向头部,避免头部血压升高。爬行类动物则刚好相反。在地面爬行的蛇,其头部几乎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因而其血压较哺乳动物的要低得多。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