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什么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与反通货膨胀的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立的概念,它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等现象。
通货紧缩从本质上来说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需求对总供给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或现实经济增长率持续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则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地下跌。这个物价水平,严格说来应包括资产价格(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及商品和服务在内的价格指数,但一般用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度量指标。如果全国零售物价上涨率在零值以下,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人们通常在理论上就将其界定为典型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它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表现为投机机会相对减少和投资的边际收益下降,由此造成银行信用紧缩,货币供应量增长持续下降,信贷增长乏力,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企业普遍开工不足,非自愿失业增加,收入增长速度持续放慢,各个市场普遍低迷。因此,通货紧缩同时也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
当然,并非所有的物价水平下跌都是通货紧缩,以下两种价格下跌不构成通货紧缩:一是由于生产效率和竞争成本优势,产品到达最终消费者流通成本更低,致使产品价格趋于下降。加上更多的企业将生产程序转入低工资成本的国家,消费者对产品支付的价格更低;二是尽管产品的价格与从前一样,但是企业通过增加产品数量并提高产品质量,相对价格有所下降。这也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紧缩,只有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才称为通货紧缩。
(2)通货紧缩和反通货膨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两者都是物价涨幅出现下降。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价水平不同,通货紧缩时期的物价增幅下降到零以下,即物价负增长;而在反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物价增幅则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远大于零);二是出发点不同,反通货膨胀是在物价上升过快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政策降低物价增幅;而通货紧缩则是非政策主导型的物价下跌,往往是由经济内在运行机制生成的;三是程度不同,通货紧缩时,价格变化可能是剧烈的;而反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价格在一个较小的水平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