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现在人类消耗的蛋白质中,由海洋提供的不过5%~10%。要使海洋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鱼鲜产量至少要比现在增加十倍才行。在海洋中,有了海藻就有贝类,有了贝类就有小鱼乃至大鱼。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渔场,大抵都在近海。这是因为,海藻生长需要阳光和硅、磷等化合物,这些条件只有接近陆地的近海才具备。
海洋调查表明,在1000米以下的深海海水中,硅、磷等含量十分丰富,只是它们浮不到温暖的表面层。因此,只有少数范围不大的海域,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深海海水自动上升到表面层,从而使这些海域海藻丛生,鱼群密集,成为不可多得的渔场。海洋学家们从这些海域受到了启发,他们利用回升流的原理,在那些光照强烈的海域,用人工方法把深海海水抽到表面层,而后在那儿培植海藻,再用海藻饲养贝类,并用加工后的贝类饲养龙虾。令人惊喜的是这一系列试验都取得了成功。
当然,从科学试验到实际生产将会面临许许多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从1000米以下的深海中抽水需要相当数量的电力。这么庞大的电力从何而来?显然,在当今条件下,这些能源需要量还无法满足。
不过,科学家们还是找到了窍门儿:他们准备利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表面层和深海的水温差来发电。这就是所谓的海水温差发电。这就是说,设计的海洋饲养场将和海水温差发电站联合在一起。海洋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是完全可能的。
单选题 关于渔场,下面不正确的是:
  • A.分布在深海
  • B.接近陆地
  • C.阳光充足
  • D.可成为粮仓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单选题 深海海水中:
  • A.海藻丛生
  • B.鱼群密集
  • C.硅磷丰富
  • D.可饲养贝类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单选题 科学家们是如何把深海海水抽到表面层的?
  • A.靠自然力的作用
  • B.利用回升流原理
  • C.利用强烈的光照
  • D.利用潮汐的变化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单选题 从试验到生产,面临的最大困难是:
  • A.温度
  • B.能源
  • C.技术
  • D.设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单选题 科学家们准备利用什么发电?
  • A.强烈的光照
  • B.海上的风能
  • C.海水的温差
  • D.海上的潮汐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