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7岁,反复出现左下腹疼痛,大便含大量粘液及血,结肠镜显示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质脆,易出血。最可能的疾病是( )。
本题考查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结肠镜检可见黏膜改变有: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②病变明显处见弥漫性糜烂和多发性浅溃疡;③慢性病变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炎性息肉及桥状黏膜,在反复溃疡愈合、瘢痕形成过程中,结肠变形缩短、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
A项错误,克隆氏病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多见于末段回肠和临近结肠,但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型或跳跃性分布。腹痛、腹泻和体重下降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肠镜可见炎性息肉,病变之间黏膜外观正常。
B项正确,反复的左下腹疼痛、大便含大量黏液及血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结肠镜检结果符合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改变。
C项错误,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急性菌痢患者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大量渗出液。
D项错误,乙状结肠癌早期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液或黏液,腹痛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结肠镜检可见隆起型、溃疡型、浸润性、胶样型病变。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