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荒谬的统计报告
上述报告认为,猪肉价格决定了CPI的升降,并认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降低CPI。这种报告是很难立足的。
首先,报告认为“是猪肉价格的一路飙升导致了CPI数据的出现”犯了严重的以偏赅全的错误。作为物价消费指数的CPI由多个综合因素决定,包括其他消费品物价情况、市场各类物品供需状况、是否有天灾人祸等,而非仅仅一个猪肉价格就能决定CPI。
其次,报告中解释猪肉对CPI起决定性影响的理由是“原因很简单,猪肉是中国所有老百姓餐桌上的必备食品,猪肉涨价直接关乎国计民生”,此论证不仅过于绝对化,而且很荒谬。猪肉虽然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备菜肴,却未必就一定是“必备食品”,否则我们的回族人民也都要餐餐食猪肉了,这岂不违背他们的信仰?
再次,政府即便是通过一系列政策降低了猪肉价格,也不必然就肯定能降低CPI,也许其他物价等诸多因素仍然会导致CPI的继续高扬;政府宣扬和倡导人们少食猪肉或食用其他猪肉替代品,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不一定是绝对的作用,喜欢吃猪肉且“不差钱”的消费者必然数量依然庞大,需求决定了市场。
最后,该报告将CPI与“国民生活”、“人民幸福指数”及“对政府的满意度”全部挂钩,不仅仅过分强调了CPI的作用,同时没有界定清楚这些概念的区别。这些概念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很简单,CPI很低甚至为负数时,国民生活就大大改善了?人民幸福指数就大大提升了?老百姓对政府就更满意了?恐怕不然。由此推出CPI的降低是当今政府的首要任务更缺乏充足的理由。
综上所述,这份有如此之多漏洞的统计报告实在是难以让人信服。
[解析] 题干论述中存在若干逻辑错误或漏洞,以下要点供参考:
1.该报告中“是猪肉价格的一路飙升导致了CPI数据的出现”的断定犯了严重的以偏赅全的错误。CPI的上扬或降低受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不一定只是某一种原因譬如猪肉价格的上涨所致。
2.报告中解释猪肉对CPI起决定性影响的理由是“原因很简单,猪肉是中国所有老百姓餐桌上的必备食品,猪肉涨价直接关乎国计民生”,此论证过于绝对化,猪肉虽然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备菜肴,却未必就一定是“必备食品”。
3.“只要政府设法将猪肉价格降低了,CPI的降低才会得到保障”则是归因不全。“CPI的降低”这一结果是多因所致,“猪肉价格”只是其中原因之一。猪肉价格降低只是CPI降低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4.“政府完全可以通过电视媒介等宣传并倡导消费者少食猪肉,或者以其他肉类包括仿猪肉替代猪肉”则与前面“猪肉是必备食品”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5.由“猪肉的需求量降低”不必然就一定能推出“猪肉价格必定下降”,这里很有可能还要考虑其他诸多因素,如猪肉需求量降低到什么程度、全国物价在当时是何种程度等。
6.即便CPI指数降低了,也不一定能得出“国民生活的改善”、“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及“对政府的满意度的提升”,这些概念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7.“设法降低CPI,是当今政府义不容辞的首要任务”的断定过于武断。政府也许此时面临着比降低CPI要更重要的任务呢,譬如天灾人祸等。
论证有效性分析不要求考生分析指出题干中的全部逻辑错误和漏洞,一般能指出其中的3~4点就可以。除以上7点外,其他存在但未指出韵逻辑错误,只要是题干推理论证过程中客观存在且言之有理的,同样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