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驻贫困山村开展对口帮扶。社会工作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当地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几年间有了很大改善,不仅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而且相关金融机构也给了特惠政策。然而,还有部分村民仍然种植经济效益低的传统农作物,不愿加入经济合作社,也不愿申请特惠贷款,生活依然贫困。
究其原因,一是长期的没米送米、没油送油、逢年过节送点钱的输血式物质帮扶,使部分村民产生了依赖思想;二是一些扶贫工作人员认为村民文化素质低,干什么都不行,长期对村民采取命令式工作方法,导致村民缺乏自信存在无力感。
针对上述情况,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在当地开展以“扶志增能”为核心的农村精准扶贫项目。要求:
依据增能理论,分别从个人层次、人际层次、环境层次三个方面设计一份项目方案,只需罗列出理论要点、主要目标、实施策略。无
【正确答案】无
【答案解析】&bsp;【答思路】本考查的实质是综合能力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第六节-增强权能理论的内容。个层面贫困农民个的角度。际层面就是际关系,邻里之间,互助小组等。环境层面当地的政策、环境、社区氛围等,这三个层面界定清楚了,难度并不大。再结合增能理论,增能其实就是针对个出现的无力感,个的无力,际的无力,环境造成的压力,从不同角度去梳理,实施策略就能分析出来了。本实质只考了一个词,就是“在情境中”,既要改变,又要改变情境。所以,考生在备考中级实务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综合能力的知识来学习。
农村精准扶贫项目
理论要点
服务目标
服务策略
个层面
使个感觉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即增强个能力,挖掘个优势与长处。提升村民个意识,摆脱福利依赖思想。开展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培养村民“自我脱贫”意识,加强其自身思想建设,提升个劳动动机。开展村民技能培训,提升个的多种脱贫能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个种植经济作物的能力,提升其自身反贫困能力。开展心理能力建设,增强村民个的自尊与自信。开展心理课堂,帮助村民提升自信心,加强个心理能力建设,提升自我效能感。际层次
际层面需要提升与培养个与他合作促成问解决的经验和能力。搭建村民互助小组,实现社区村民互助网络的建立。开展村民“一对一”帮扶活动,让村里成功脱贫的村民协助未脱贫的村民,开展结对子帮扶服务。建立邻里协助网络,增加村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开展“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文化活动,邻里之间建立起帮扶队伍, &bsp;动员其加入“经济互助社”。提升个际交往能力,拓宽其社会支持网络。开展“际交往”能力培训,提升个的际交往能力,帮助未脱贫村民搭建社会支持网络。环境层次
环境层面需要能够改变那些不利于个权能发展的制度安排。加强农村文环境的营造,建立和谐互助的社区环境。开展社区宣传和社区教育,加强普通村民对未脱贫村民的关心和关爱,营造和谐互助的社区环境。加强社区周边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周边资源的积极用。开展资源平台的搭建工作,整合引入周边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为村民提供更多脱贫机会。倡导扶贫政策调整,完善国家扶贫措施与制度。开展扶贫研究,为政策制度的改变提供有力依据,完善国家的扶贫政策与制度安排。